宣父穷玄奥,师襄授素琴。
稍殊流水引,全辨圣人心。
慕德声逾感,怀人意自深。
泠泠传妙手,摵摵振空林。
促调清风至,操弦白日沈。
曲终情不尽,千古仰知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夫子鼓琴得其人
注释:孔子(或说“夫子”是指古代儒家学者),鼓琴(弹奏琴),得其人(找到了合适的人)
宣父穷玄奥,师襄授素琴
注释:宣父(即孔子),穷玄奥(追求深奥的道理),师襄(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师襄)授素琴(传授给孔子一种朴素的琴)
稍殊流水引,全辨圣人心
注释:稍微不同(与前两句形成对比),流水引(比喻琴音流畅如同流水一般),全辨圣人心(完全理解圣人的心性)
慕德声逾感,怀人意自深
注释:慕德(向往美德),声逾感(声音更加感动人),怀人意自深(怀念的人的意思自然深沉)
泠泠传妙手,摵摵振空林
注释:泠泠(清脆悦耳的声音),传妙手(技艺高超),摵摵(形容琴声的清脆响亮),振空林(震动了整个树林)
促调清风至,操弦白日沈
注释:促调(快速弹奏的曲子),清风至(像风一样轻快地吹到),操弦(拉琴的动作),白日沈(太阳落山)
曲终情不尽,千古仰知音
注释:曲终(指弹琴结束),情不尽(情感表达不尽),千古仰知音(千百年来人们仰望知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孔子、师襄和孔子学习琴艺的情景。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琴声、琴音、琴技与孔子、师襄的性格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通过描绘孔子学习琴艺的过程,表达了人们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知音的渴望之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