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写苏属国书信的到来,使李都尉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降虏意何如”,是说苏属国的书信中,对降虏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从后文看,是表示了对降敌的愤慨之情,这也正是李都尉此时心情的反映。“穷荒九月初”是说在荒凉的边地九月,突然得到了苏属国的来信,所以感到惊喜异常。

中间四句,写收信后李都尉的心情活动。“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两句写收到来信后,他的心情活动是:秋天到了,自己身在异乡,忽然收到了一封故人的信,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一纸故人书”,是说这封信不是一般的信件,而是老朋友的来信。“开缄思有馀”一句,是说拆开信封后,想到老朋友,心中不禁充满了喜悦之情。

最后四句,写读信后的感想和行动。“感时空寂寞”,是说读了来信,更加感到自己处境孤寂。“怀旧几踌躇”是说想起旧日的朋友,更是无限感慨。“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两句,是说自己登上台州城头,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空旷的原野上,大雁飞过,而烟雾消散,原野变得空荡无物。这两句,既写出了李都尉登高远望时的感慨,也暗含了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茫然、惆怅的情愫。“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两句,意思是说,登上城楼,望着远方,禁不住潸然泪下,面对两行泪水,只能对着书信发呆。这里,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更有因不能与朋友相见而产生的悲凉之感。

【答案】

李都尉重阳日在台州登高,收到苏属国的信,心情很激动。他想到远方的故友,不禁感慨万分。他登上城楼,遥望远方,看到大雁飞过原野上空,又见到原野上的烟雾散去,心中不由得涌起无限的怅惘之感。他面对两行眼泪,只好对着书信发呆而已。

赏析:

此篇为七绝。开头二句,写苏属国书信的到来,使李都尉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降虏意何如”,是说苏属国的书信中,对降虏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从后文看,是表示了对降敌的愤慨之情,这也正是李都尉此时心情的反映。“穷荒九月初”是说在荒凉的边地九月,突然得到了苏属国的来信,所以感到惊喜异常。“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两句写收到来信后,他的心情活动是:秋天到了,自己身在异乡,忽然收到了一封故人的信,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一纸故人书”,是说这封信不是一般的信件,而是老朋友的来信。“开缄思有馀”一句,是说拆开信封后,想到老朋友,心中不禁充满了喜悦之情。

中间四句,写收信后李都尉的心情活动。“感时空寂寞”,是说读了来信,更加感到自己处境孤寂。“怀旧几踌躇”是说想起旧日的朋友,更是无限感慨。“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两句,是说自己登上台州城头,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空旷的原野上,大雁飞过,而烟雾消散,原野变得空荡无物。这两句,既写出了李都尉登高远望时的感慨,也暗含了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茫然、惆怅的情愫。“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两句,意思是说,登上城楼,望着远方,禁不住潸然泪下,面对两行泪水,只能对着书信发呆。这里,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更有因不能与朋友相见而产生的悲凉之感。

写读信后的感想和行动。“感时空寂寞”,是说读了来信,更加感到自己处境孤寂。“怀旧几踌躇”是说想起旧日的朋友,更是无限感慨。“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两句,是说自己登上台州城头,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空旷的原野上,大雁飞过,而烟雾消散,原野变得空荡无物。这两句,既写出了李都尉登高远望时的感慨,也暗含了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茫然、惆怅的情愫。“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两句,意思是说,登上城楼,望着远方,禁不住潸然泪下,面对两行泪水,只能对着书信发呆而已。这里,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更有因不能与朋友相见而产生的悲凉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