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过无担石,日高开板扉。
僧虽与筒簟,人不典蕉衣。
鹤静共眠觉,鹭驯同钓归。
生公石上月,何夕约谭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送无可上人入京》。下面是逐句解释:

临顿 - 临顿,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扬州附近。诗中提及的“临顿”可能是作者在此处居住的地方。

夏过无担石 - 夏天已经过去,家中没有负担,即没有粮食可以出售来换取钱财。

日高开板扉 - 太阳很高的时候,打开柴门(板扉)透透气。这里的“板扉”指的是用木板制成的门,是古代常见的住宅大门。

僧虽与筒簟 - 虽然和尚们(僧人)有竹制的凉席,但是人们不需要用它来睡觉,因为它已经被使用了。

人不典蕉衣 - 人们并不需要借用或租用和尚们的衣物,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衣服。

鹤静共眠觉 - 鹤安静地与我们一同入睡并醒来,可能是指与僧人一起过夜的情景。

鹭驯同钓归 - 鹭鸟驯服地与我们一同钓鱼归来,这里可能指的是与僧人一起垂钓的场景。

生公石上月 - 提到一位名为生公的人,他可能在一块石头上赏月。这里的“生公”可能是一个典故或别称。

何夕约谭微 - 何时我们能再次相聚谈论诗歌和艺术(“谭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贾岛与其友人共同体验生活的画面。从诗句“夏过无担石”,“日高开板扉”可以看出,作者与友人在夏日里的生活简朴且自给自足;而“僧虽与筒簟,人不典蕉衣”,则体现了他们与僧人之间的友情。最后一句“何夕约谭微”,表达了对友情长久不变的渴望,以及对未来再聚首的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