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栖霞寺的幽静与诗人的孤寂感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首二句以“不见明居士”和“空山但寂寥”,勾勒出一幅清幽而空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无人打扰的宁静感。第三、四句“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出对友人未至的遗憾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感。第五、六句“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沉淀,以及古树长青与季节更迭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沧桑感。最后两句“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以哲理性结尾,提出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既有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情感丰富而真挚,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抒情诗。
皮日休的这首诗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形式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深刻交融,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独到见解和深深思考,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