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丙戌年,淮右民多饥。
就中颍之汭,转徙何累累。
夫妇相顾亡,弃却抱中儿。
兄弟各自散,出门如大痴。
一金易芦卜,一缣换凫茈。
荒村墓鸟树,空屋野花篱。
儿童啮草根,倚桑空羸羸。
斑白死路傍,枕土皆离离。
方知圣人教,于民良在斯。
厉能去人爱,荒能夺人慈。
如何司牧者,有术皆在兹。
粤吾何为人,数亩清溪湄。
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复嬉。
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
一身既饱暖,一家无怨咨。
家虽有畎亩,手不秉镃基。
岁虽有扎瘥,庖不废晨炊。
何道以致是,我有明公知。
食之以侯食,衣之以侯衣。
归时恤金帛,使我奉庭闱。
抚己愧颍民,奚不进德为。
因兹感知己,尽日空涕洟。
译文
天子丙戌年,淮右民众多饥荒。
就中颍水流域,迁徙之人何其多?
夫妇相顾无言丧,弃却怀中婴儿小。
兄弟各自散四方,出门犹如大痴狂。
一金易得芦柴草,一缣能换凫茈鱼。
荒村墓鸟树旁立,空屋野花篱笆围。
儿童啃食草根叶,倚桑树皮显羸疲。
斑白之辈死路旁,枕土皆成枯落泥。
方知圣人教民道,于民良在斯为贵。
厉行节俭人自爱,荒废奢侈人自慈。
如何执掌牧民事,有道尽在此处明。
我为何人哉,数亩清溪边独居。
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声又起嬉。
朝食麦饘味尚鲜,晨起布衣身已暖。
一身既饱暖无忧,一家无怨亦无咨。
家虽虽有田地广,手不持犁耕田基。
岁虽虽有灾荒时,厨房炊烟永不灭。
何道以致是良境?我有明公知此理。
以侯代食以侯衣,归时恤金帛奉庭闱。
抚己愧颍民生活,何不进德修身齐?
因兹感知己之意,终日泪滴如涕洟。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他对统治者的批评。诗中提到了淮阳地区民众的困境,以及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各种艰难选择。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于统治者应该关心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的观点。同时,他也强调了节俭和节约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