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卢徵君,高卧嵩山里。
百辟未一顾,三徵方暂起。
坦腹对宰相,岸帻揖天子。
建礼门前吟,金銮殿里醉。
天下皆餔糟,徵君独洁己。
天下皆乐闻,徵君独洗耳。
天下皆怀羞,徵君独多耻。
银黄不妨悬,赤绂不妨被。
而于心抱中,独作羲皇地。
篮舆一云返,泥诏褒不已。
再看缑山云,重酌嵩阳水。
放旷书里终,逍遥醉中死。
吾谓伊与周,不若徵君贵。
吾谓巢与许,不若徵君义。
高名无阶级,逸迹绝涯涘。
万世唐书中,逸名不可比。
粤吾慕真隐,强以骨肉累。
如教不为名,敢有徵君志。

【注释】

七爱诗:诗人自题。

房杜:唐代名臣,唐高宗、武则天的辅政大臣。

二相国:指房玄龄和杜如晦。

卢徵君:诗人自比。征君,古代对有才德人的尊称。

高卧:隐居山林。

百辟:百官。

三征:朝廷三次征召。方暂起:方才被起用。

坦腹:敞胸大腹,形容不拘礼法。宰相:宰相之职。

岸帻:头戴巾子,表示庄重。揖天子:拜见皇帝。

建礼门:指建礼门下。建礼门是当时文官的办公处。

金銮殿:皇宫中的正殿。

餔糟:吃糟酒。

洁己:保持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乐闻:喜欢听。

洗耳:表示不愿参与。洗耳恭听,表示对所听之事非常敬重。

怀羞:感到羞愧。

银黄:指代白发,即头发斑白。

赤绂:古代朝服上的红色丝带。赤绂,指官服上红绶。

羲皇地:指天地间一片清净无为的境界。

篮舆一云返:指诗人乘篮舆返回嵩山隐居。篮舆,一种用草编成的车子。

泥诏褒不已:受到皇帝的诏书褒奖。泥,沾湿的意思。

缑山云:指登缑山观景时所见的云彩。缑山,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南。

重酌嵩阳水:指重新品尝嵩山的山水。

放旷书里终:指在《庄子》中寻找放旷之道。放旷,即超脱尘世,任其自然。

逍遥醉中死:指在醉乡中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逍遥,即逍遥自得。

伊与周:指伊尹和周文王。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周文王曾辅佐周武王灭商。

巢与许:指巢父和许由。巢父曾辞官隐于沛泽,许由则相传尧要让天下给许由,他不受而逃入深山。

高名无阶级:指高洁的名声没有等级区别。

逸迹绝涯涘:指超然物外,遗世独立。

唐书:指唐朝的史书。

逸名:超逸的美名。不可比:不能与之相比。

强以骨肉累:勉强以家族亲情来牵累自己。

敢有徵君志:我甘愿做一位像徵君这样的隐者。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当时诗人因不满当权者的荒淫昏庸,又受宠信,常出入宫中,遂萌发退隐之意。本诗即是诗人自述其志趣及归隐山林的愿望之作。全诗八句,分为四段。前两段写诗人对仕途的看法;中间两段抒发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后两段写诗人归隐的决心。

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徵君”是诗人自谦的自称。作者以“卢徵君”自喻,表示要象徵君这样超然物外,不为五斗米折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联写诗人虽遭贬谪但并未被朝廷遗忘,反而多次征召,终于得到起用,这使诗人深感荣耀,但也更增加了对仕途的厌恶之情。

第三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坦腹对宰相,岸帻揖天子,这些官场中的礼仪,都让诗人感到厌烦。建礼门吟,金銮殿里醉,这些官场中的场景更是让诗人难以忍受。

第四联则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他表示宁愿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也不选择这种充满虚伪和虚伪的生活。天下皆餔糟,徵君独洁己;天下皆乐闻,徵君独洗耳;天下皆怀羞,徵君独多耻;这些都是对诗人这种态度的具体描述。

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决心。他说,他认为自己并不比伊尹和周公更有价值,也不如巢父和许由更有义气;但他却能够超越名利的束缚,保持自己的清白和尊严,这就是他的真正价值所在。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决心和信念的表达,他表示他愿意成为一个像徵君一样的隐士,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