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
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
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
况当扎瘥年,米粒如琼瑰。
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
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
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
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诗词体裁和写作手法的能力。此题属于“分析类试题”,解答时既要从诗歌的内容、语言风格,以及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来考虑,也要关注诗歌的题材、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力求全面、准确、有条理地作答。
(1)
题干要求“正乐府十篇卒妻怨”,首先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卒妻、怨。卒妻,指的是戍卒的妻子。怨,指抱怨或怨恨。然后根据诗句内容,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如:“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还。“戍卒戍守边疆,其中的一半人不能归来;“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家中只有一点点豆子吃,自己却变成了一袋骨灰。“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官府按照他们的户籍,把妻子也一起抓了。“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各地都剃着头发(表示悲痛),家家户户都在哭泣。“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年轻人被带走,老人无法携带任何东西。“米粒如琼瑰。“连一粒米也没有留下。“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他们的尸体堆成一堆,令人心碎。“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他们的丈夫死在刀剑之下,而他们的房子也被毁于一旦。“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他们的命运已到了尽头,奖赏在哪里呢?“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难道没有像商纣王那样恩惠的人吗?“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谁曾想到那些出身微贱的人,会因此而感到悲伤呢?
(2)
题干要求“先输出译文,再输出赏析”。先根据译文写出诗句的内容,再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和赏析。如:“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戍卒戍守边疆,其中的一半人不能归来;”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家中只有一点点豆子吃,自己却变成了一袋骨灰。“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官府按照他们的户籍,把妻子也一起抓了。“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各地都剃着头发(表示悲痛),家家户户都在哭泣。”“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年轻人被带走,老人无法携带任何东西。”“米粒如琼瑰。“连一粒米也没有留下。“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他们的尸体堆成一堆,令人心碎。“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他们的丈夫死在刀剑之下,而他们的房子也被毁于一旦。“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他们的命运已到了尽头,奖赏在哪里呢?“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难道没有像商纣王那样恩惠的人吗?“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谁曾想到那些出身微贱的人,会因此而感到悲伤呢?
(3)
题干要求“先输出译文,再输出赏析”。先根据译文写出诗句的内容,再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和赏析。如:“河汫戍卒去,一半多不还。“戍卒戍守边疆,其中的一半人不能归来;“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家中只有一点点豆子吃,自己却变成了一袋骨灰。”“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官府按照他们的户籍,把妻子也一起抓了。“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各地都剃着头发(表示悲痛),家家户户都在哭泣。”“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年轻人被带走,老人无法携带任何东西。”“米粒如琼瑰,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米粒像琼瑶一样珍贵,他们饿死成了一堆骨头,让人看了心都碎了。“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他们的丈夫死在刀剑之下,而他们的房子也被毁于一旦。“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他们的命运已到了尽头,奖赏在哪里呢?“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难道没有像商纣王那样恩惠的人吗?“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谁曾想到那些出身微贱的人,会因此而感到悲伤呢?”。
赏析:这首诗是《正乐府》十首中的一首。这组诗共八首,都是揭露统治者残酷压榨农民的诗。诗人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写戍卒的妻子因丈夫出征而不能回家而生活困苦,与商纣的暴虐相比照;通过写戍妇的哀叹与士卒的死亡相联系来表现戍妇的悲惨境遇和对战争的厌恶。
第一首诗描写戍卒妻子的悲惨遭遇,抒发了她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