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前。
乘潮发湓口,带雪别庐山。
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
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

【注释】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祖帐:古代饯别时所设的帐篷。湓口:即今江西九江市西湓口镇。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炎瘴地:指炎热潮湿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诗人从湖南赴江陵途经江西时。诗人在江州与友人相别,有感于“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之语而作此诗以抒其怀。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叙事为主,写景为辅,抒情寓于叙事之中。开头二句写诗人在城外鞍马疾驰,祖帐前笙歌声声不绝。中间四句写舟行湓口,乘着潮水驶向九江口,一路上春雪纷飞,诗人却因酒意未消而感到春寒料峭。结尾四句写离别之际,暮色将晚,诗人的心境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变化,他感叹自己身在炎暑之地,全家得以安然返回。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此诗入“歌诗类”。按:此诗当是作者在任江州司马期间所作。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景,描写了送别宴会的场景以及送别的盛况,渲染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后半部分则是叙事,通过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成功地展现了一幅送别宴会的画面。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