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
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题报恩寺
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
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
注释
- 好是清凉地:这里指的是报恩寺的景色宜人,让人感到清爽宜人。
- 都无系绊身:这里指的是报恩寺的景色没有束缚住诗人的脚步,使他可以自由地行走。
- 晚晴宜野寺:这里的“晚晴”指的是傍晚时分的晴朗天气,“野寺”指的是郊外的寺庙。诗人觉得在这样的天气和地点,更适合在寺庙中游览。
- 秋景属闲人:这里的“秋景”指的是秋天的景色,“闲人”指的是悠闲自在的人。诗人觉得在秋天的时候,最适合欣赏这样的景色。
- 净石堪敷坐:这里的“净石”指的是干净的石头,“敷坐”指的是坐下休息。诗人觉得在报恩寺这样的环境中,可以用干净的石头坐下来休息。
- 寒泉可濯巾:这里的“寒泉”指的是冷冽的泉水,“濯巾”指的是清洗毛巾。诗人觉得在报恩寺这样的环境中,可以用清冷的泉水来清洗自己的毛巾。
- 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这里的“容鬓上”指的是头发上,“郡庭尘”指的是城中的尘土。诗人觉得自己的头发上还残留着城市中的尘土,表示自己虽然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但是内心仍然充满了对城市的留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报恩寺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城市的留恋之情。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城市和自然,表达了自己对于城市的依赖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