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棹寻池岸,移尊就菊丛。
何言济川后,相访钓船中。
白首故情在,青云往事空。
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
《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举酒话及翰林旧事…以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 开篇意境:诗句“引棹寻池岸,移尊就菊丛”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诗人在寻找池岸时,找到了一片菊花丛中。这里的“引棹”意为提起船桨,象征着诗人的船只正在湖面上游动。而“移尊”则意味着调整座位,使得诗人更加舒适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这里的“菊丛”则代表了秋天的美景,诗人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感慨往事:接下来的“何言济川后,相访钓船中”,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感慨。这里的“济川”指的是渡过河流,象征着诗人曾经经历过的波折和困难。而“相访钓船中”则暗示了与老朋友之间的重逢和相聚,这种重逢不仅是情感上的满足,也是精神上的慰藉。诗人用“相访”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 人生感悟:“白首故情在,青云往事空”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里的“白首”指的是年老之时,而“故情在”则表明诗人对于过去的美好记忆仍然心存感激。然而,“青云往事空”则揭示了一种虚无感,意味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往事已经随风而去,成为了过去。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时代背景:最后两句“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这里的“同时六学士”可能指的是当时文人学士们的聚会,他们共同探讨学问、交流思想。而“五相一渔翁”则可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三种不同身份,一种是宰相,一种是隐士,另一种则是普通渔民。这四种身份的不同,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 主题思想:《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举酒话及翰林旧事…以献之》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写一个平静的秋日场景,来表达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文人对于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举酒话及翰林旧事…以献之》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关注社会的现状。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