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三五东林夕,星汉迢迢钟梵迟。
花县当君行乐夜,松房是我坐禅时。
忽看月满还相忆,始叹春来自不知。
不觉定中微念起,明朝更问雁门师。
正月十五日,在东林寺学习禅理时偶然思念蓝田县杨主簿并呈给智禅师看。
新年三五,是正月十五日,也是上元佳节。
星汉迢迢,指天上的银河遥远无边。
钟梵迟,是说钟声与梵音都很悠扬而缓慢。
花县,指杨主簿居住的地方。
松房,这里指自己坐禅修行的处所。
忽看月满还相忆,忽然看到月亮圆满了,我不由得怀念起杨主簿来。
始叹春来自不知,突然感叹春天来临了都不知道。
不觉定中微念起,不知不觉中我的一点思绪又冒了出来。
明朝更问雁门师,明天还要去问雁门山的智禅师呢。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二月,诗人在江州当司马时所作。诗写诗人夜宿东林寺,偶有所感,怀念友人杨主簿。
首句“新年三五东林夕”,点明了时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即元宵节;“三”指上元之夜。
第二句“星汉迢迢钟梵迟”,“星汉”本指银河,因古人常用以比喻夜空,故此处借指夜空。此句意谓:在这上元之夜,天空中的星辰与银河显得格外遥远。“迢迢”二字既描绘出夜空的幽深,也烘托出诗人心境的孤独。“钟梵”即佛寺里的钟声与诵经声。此联写景之妙,在于诗人以“星汉迢迢”衬托出“钟梵迟”。诗人之所以用“星汉迢迢”来形容夜晚的钟声,是因为当时佛教盛行,寺庙众多。诗人在此地夜宿,自然要听到寺庙里传来的钟梵之声。这既是实景,又是诗人心境的象征,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
第三句“花县当君行乐夜,松房是我坐禅时”,直接点明杨氏兄弟曾在此地居住。“花县”指当时的湖南湘阴县,今属湖南省。诗人在这里寓居期间,曾与友人杨公况、杨公栖兄弟有过一段美好的交往,所以此处称他们为“君”。
第四句“忽看月满还相忆,始叹春来自不知”,是说自己忽然看到月亮又圆又大,不禁又想起了他们兄弟三人。“月满”喻指他们的离去。“春来”则暗指诗人自己。“始叹”,表示感慨之意。“自不知”,即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第五句“不觉定中微念起,明朝更问雁门师”,是说自己不知不觉中又有了一点思念之情。“定中”指入定之时。入定之时,人的意识往往非常清醒,容易产生种种幻觉或错觉。“微念起”即是指这种情形。末两句“明朝更问雁门师”,是说自己打算第二天再去找雁门山的智禅师谈谈心。雁门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智禅师就是在那里出家修行的。
这首诗写得清丽婉转,含蓄蕴藉,富有情韵。全诗一气呵成,毫无斧凿痕迹。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中间过渡自然流畅。特别是“忽看月满还相忆,始叹春来自不知”,一句写景,一句抒情,情景交融,十分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