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
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
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
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一别东林三度春:“东林”在佛教中指的是净土宗所倡导的净土信仰,这里指代的是与净土宗相关的活动或场所。“三度”可能意味着三次分别的经历或三年的时光跨度。整句话的意思是,自从上一次在东林寺的活动或修行后,每年春天都会想起那里的人和事。
- 每春常似忆情亲:“每春”指的是每年的春天,“似”表达了一种相似或类似的感觉,“忆情亲”则是指怀念亲人或亲近的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每个春天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与亲人或朋友的亲密关系。
- 头陀会里为逋客:“头陀”是一种佛教徒出家修行的方式,“会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团体或组织,“逋客”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逃避世俗纷扰的人。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头陀会里,他作为一位逃避世俗纷扰的僧侣,享受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 供俸班中作老臣:“供俸”可能指的是供养或者供奉,“班中”可能指的是某种等级制度中的行列,“作老臣”则是指成为某位地位较高的人物的下属或侍从。整句话的意思是,在供奉班中,他担任了一位高级官员的下属或侍从。
- 清净久辞香火伴:“清净”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内心的平静或纯净,“久辞”意味着长期离开,“香火伴”可能指的是宗教活动中的助手或伴侣。整句话的意思是,他长时间远离了宗教活动中的助手或伴侣,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 尘劳难索幻泡身:“尘劳”可能指的是世俗的烦恼或劳碌,“难索”意味着难以追求或实现,“幻泡身”可能指的是虚假或虚幻的身体。整句话的意思是,他在世俗的劳碌中难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身体。
- 最惭僧社题桥处:“最惭愧”表达了深深的内疚或羞愧之情,“僧社”可能指的是僧人组成的社会团体,“题桥处”可能是指在某个地方留下了名字或印记的地方。整句话的意思是,他因为在某个地方留下了名字或印记而感到深深的羞愧。
- 十八人名空一人:“十八人”可能指的是某个团体或组织中的人数,“空一人”则表示只剩下一个人。整句话表达了整个团体或组织中只有他一个人幸存下来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东林寺的修行生活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诗句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让人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