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内道场永欢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注释:
- 五夏天子在皇宫内的内道场修行,是内道场的法师。
- 水:比喻心性如同水一样清澈明净,不受污染。
- 玉:比喻人的德行如同玉石一般纯洁无瑕。
- 正传金粟如来偈:指的是按照佛教经典传授的方法讲解佛经。
- 钱唐太守:指的是唐代的钱塘县令袁翻。
- 苦海:佛教语,指烦恼痛苦如海无边无际。
- 灵山:佛教用语,指清净无垢的佛土。
- 他生:指未来世或者来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送给永欢上人的诗,通过描绘永欢上人在寺庙修行的情景,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相逢的期待和感慨。
首句“五夏登坛内殿师”,描绘了永欢上人在五伏天时节登高修法的场景,体现了他虔诚修行的态度。第二句“水为心地玉为仪”,则赞美了他的品德如同水一样纯净,如同玉一样洁白。这两句通过对修行者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第三句“正传金粟如来偈”,则是对永欢上人传授佛经的方式的肯定。金粟如来是指佛祖金刚般若波罗蜜多,这里指代的是佛经中的教诲智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尊重和对永欢上人传授佛法的认可。
第四句“何用钱唐太守诗”,则是对永欢上人的谦逊和谦虚态度的赞赏。钱唐太守是唐朝的一位地方官员,他的诗作在当时广受欢迎。而这里的“诗”应该是指永欢上人以诗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修行体会。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永欢上人的智慧和才学。
第五、六句“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则是对修行者面对苦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的鼓励。这里的“苦海”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挫折,“灵山”则是佛教中的理想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的信心和支持,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克服。
最后两句“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则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要忘了今天与永欢上人的相遇,也不要忘了在虚白亭中共同聆听佛法的乐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激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永欢上人的描述和对他的诗歌作品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描绘修行者的形象和他们的精神追求,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