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爱者谁人唯白尹,奏时何处在嵩阳。
回临山月声弥怨,散入松风韵更长。
子晋少姨闻定怪,人间亦便有霓裳。

【注释】

嵩阳观:在洛阳城北。唐玄宗李隆基时,曾在这里建过行宫。夜奏霓裳:指《霓裳羽衣舞》。开元遗曲:指唐玄宗时期流传下来的曲子。白尹: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嵩阳:即洛阳的东郊,有嵩山和伊水。商:古乐十二律之一,属黄钟。调是商:指乐曲中包含“黄钟”。回临山月声弥怨:回,应,回应;临:面对。山月:指嵩山,因为嵩山有玉女峰,山上有玉女庙。“弥”通“弥”,更加,更加凄怨。散入松风韵更长:指音乐随风吹入松林,使音乐更加悠扬动人。子晋:传说中黄帝的女儿,名叫女几。《列仙传》说她住在昆仑山上的玉池边,经常驾着白鹿游于四海。少姨:指仙女。定怪:《列仙传》说她喜欢吹笙,吹起笙后,能使鬼神为之惊愕,人们为之恐惧,因此称其为“定怪”。

【赏析】

这是一首咏歌诗。全诗共七句,前四句写《霓裳羽衣舞》的音乐,后三句则写演奏此舞的人。

第一、二句,写这首曲子是开元年间留下的,并且是凄凉的。开元年间,唐玄宗皇帝李隆基统治天下,国家太平,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流传下来的歌曲也特别多。而《霓裳羽衣舞》正是这众多歌曲中最有名的一支。但是这支曲子却带有凄凉的色彩,因为它是开元遗曲,也就是开元年间留下来的歌辞。

第三、四句写喜爱这支曲子的人是谁。“爱者谁人唯白尹”,就是问喜爱这支曲子的人是谁。白居易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大诗人,他的诗歌语言通俗平易,平易近人,深受百姓的喜爱,所以他是喜爱这支曲子的人。“奏时何处在嵩阳”,就是问这支曲子是在何时何地演奏的。

第五、六句写演奏这支曲子的情景。“回临山月声弥怨,散入松风韵更长”,“回临山月”,就是回响着的山中明月之音,声音更加凄婉哀怨了。“散入松风”,就是随着松树林的风传来,那音乐的声音更幽长、更悠扬了,给人一种更加深远的感觉。

第七、八句写这支曲子对人间的影响。“子晋少姨闻定怪”,子晋是传说中的仙人,他居住在昆仑山上,常常驾着白鹿在四海里游玩。“子晋”二字,可能是作者为了与前面所说的“少姨”相合而特意加上去的,也可能是作者随意加上的一个字。“人间亦便有霓裳”,就是人间也就有了这支神奇的《霓裳羽衣舞》,可见这首诗的感染力是多么强烈啊。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对《霓裳羽衣舞》的喜爱之情是溢于言表的。同时,作者对音乐的理解也是相当深刻的。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是可以通过文字来传达的。因此,他在这首诗中不仅写了《霓裳羽衣舞》的音乐和它的演奏情景,还写出了它对人们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把音乐艺术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