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沈沈。
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注释】
菩提寺:位于嵩山的少林寺,因寺内供奉有达摩祖师的坐像而得名。
楼阁高低树浅深:形容寺院建筑错落有致,高低不一。
暝沈沈:天色昏暗。
嵩烟:指嵩山之雾。
青绡幕:青色的薄纱。
伊浪:指波涛。
绿绮衾:绿色的丝质被子。
飞鸟灭时宜极目:傍晚时分,鸟儿归巢,适合远望。
远风来处好开襟:远处的风吹来,让人感到舒畅宜人。
簪缨:古代官员所戴的发饰,也指官位。
【赏析】
首联写登高眺远所见景色。首句写山色空蒙,树木苍翠。次句写寺前溪水澄澈、波光粼粼,夕阳下显得幽暗。“暝沈”二字写出了暮色渐浓,天色将晚的意境。“嵩烟”二句,写远望中的景色。“半卷”二字写云烟缥缈、变幻无穷。“伊浪”二句写水天相接之处波涛汹涌、浩瀚无际的景象。“青绡幕”是说云气缭绕,如同轻纱;“绿绮衾”是说水面波光粼粼,如同绿绮的丝被。诗人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表现了一种空明、恬静、优美的艺术境界。
颔联写日落时所见景色。“飞鸟灭时”写太阳已经落山,鸟儿也归巢,此时正是观赏晚霞的好时机。“远风来处”,写远方吹来的微风使人心情舒畅。此联写景,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富有情韵。
颈联写日出时分所见景色。“谁知”二句,抒发感慨。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感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不离簪缨内”,意思是说在朝廷中做官,不必追求名利;而隐居山林,则能保持逍遥自在的心情。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他追求真善美的理想。
尾联写诗人观日出的心得。诗人站在楼台上,俯瞰山下的少林寺,只见阳光洒满大地,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此时,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不禁感慨万千。然而,他又想到自己是身居朝廷的高官,不应该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自在。因此,他决心远离朝堂,隐居山林,过一种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