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
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
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在悼念已故的好友崔二十四常侍时所写。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

  • “貂冠”:指的是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通常由貂皮制成,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 “初别”:意味着刚刚分开或告别,这里可能指作者与崔二十四常侍分别的情景。
  • “九重门”:指的是皇宫的大门,九重代表多层,常用来形容皇宫的宏伟壮丽。
  • “马鬣”:是指马鬃,这里比喻为坟墓。
  • “新封”:表示刚刚封土完毕,即崔二十四常侍的坟墓刚刚被埋葬。
  • 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崔二十四常侍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他生前地位的怀念。

第二句:“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

  • “薤露”:一种古乐,常用于祭祀之用,也用以象征哀悼。
  • “歌词”:这里指崔二十四常侍生前所作的诗歌。
  • “非白雪”:这里的“白雪”可能是指高洁纯净,而“非白雪”表明这些诗歌并不符合作者心中的高标准和纯洁性。
  • “旌铭”:是指悬挂在旗杆上用来标志功绩的铭文。
  • “官爵”:指官职和爵位,这里暗示了这些官职和荣誉只是虚名。
  • 整句诗批评了那些华而不实、只注重名利的人,暗指崔二十四常侍生前的行为。

第三句:“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 “伯伦”:此处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人物的代称,或者是指某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 “随身锸”:随身携带的工具,如铁锹之类的农具,这里可能指某种日常琐事或劳作。
  • “元亮”:这里可能是指陶渊明,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诗人,以田园生活和淡泊名利闻名。
  • “自祭文”:指自己撰写的祭文,用以纪念自己的死亡。
  • 整句诗通过反衬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忽视精神修养之人的不满。

第四句:“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 “高风”:这里指高尚的品质或风范。
  • “继者”:指继承这种品质的人或事物。
  • “一千年”: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表示时间非常长。
  • 整句诗表达了对那些能够继承并发扬这种高尚品质的人的期待和赞美。诗人认为,在未来的一千年内,将会有像崔二十四常侍这样的人物出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崔二十四常侍生前事迹的描述和对其去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高风亮节的赞赏和怀念。诗中的讽刺和对比手法,既揭示了当时一些人追求名利的浮躁,又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操守的重视。最后一句的乐观预期,更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