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杨六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
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
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
不使黔娄夫妇看,夸张富贵向何人。

寒食日寄杨东川

不知杨六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

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

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

不使黔娄夫妇看,夸张富贵向何人。

注释:

  1. 寒食日寄杨东川:杨六指的是杨敬之,他当时在四川任节度判官,所以称“杨六”。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两天,正值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出游踏青,十分惬意。
  2. 不知杨六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不知道杨六在寒食节这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感到欢乐。
  3. 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兜率寺位于成都,地势较高,可以望月;嘉陵江靠近成都,游春时景色优美。
  4. 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这里的蛮族是指南方少数民族,他们的旗帜像火焰一样燃烧,骑兵紧随其后;蜀地的妓女们如同盛开的花一般美丽,她们围绕着主人。
  5. 不使黔娄夫妇看,夸张富贵向何人:黔娄夫妇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黔娄子的妻子和儿子,他们因为贫困而生活简朴,不被世人看重。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不羡慕富贵的生活态度,也不希望被那些追求虚荣的人看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仲将,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汉族,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韦应物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文采秀逸、清淡寡言,与王维并称“王裴”。其诗多写景状物之作,语言简洁淡雅,富有真情实感。
    首联起笔突兀,直抒胸臆,以问句出之,显得豪爽而有力量。“寒食”即清明前一天或三天,古人有禁火扫墓的习俗。寒食节这天家家祭扫墓地,故称“寒食”。杜甫《丽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见寒食节风俗之盛。韦诗首联便从这个节日切入,说杨敬之在这一天如何纵情欢乐。“不知”者,反诘也,语气中透露着对杨敬之的赞赏之情;“杨六”指杨敬之。这两句看似疑问,实为赞叹之情溢于言表。颔联写兜率寺和嘉陵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兜率寺在成都城南七里,地势高耸,可望明月;嘉陵江流经成都,两岸风光绮丽。颈联写杨敬之的随从骑兵和歌妓们,表现了他们的威武和美丽。“蛮旗”指南方少数民族的旗帜。“蜀妓”指四川的歌妓。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骑兵们在月光下驰骋,歌妓们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尾联写诗人不愿效仿那些追求虚名的人,也不希望被那些追求虚名的人看见。诗人在这里表明了自己的价值观,即崇尚自然,注重精神修养。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