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胜处心常忆,借问轩车早晚游。
美景难忘竹廊下,好风争奈柳桥头。
冰消见水多于地,雪霁看山尽入楼。
若待春深始同赏,莺残花落却堪愁。

注释:

  1. 南庄胜处心常忆 - 指的很可能是作者经常思念的地方,可能是一个美丽的园林或地方。

  2. 借问轩车早晚游 - 询问是否有车子(轩车)在早晚时分来访或游玩,暗示作者期待有人来共享美景。

  3. 美景难忘竹廊下 - 在竹子环绕的小道下,美好的景色令人难以忘怀。

  4. 好风争奈柳桥头 - 虽然有美好的风,但柳桥头的景色仍然让人感到遗憾。

  5. 冰消见水多于地 - 当冰融化后,水面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超过了地面。

  6. 雪霁看山尽入楼 - 雪后晴空,山峦似乎全部进入了楼阁。

  7. 若待春深始同赏 - 如果春天还早,我们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去欣赏这些美景。

  8. 莺残花落却堪愁 - 虽然花儿即将凋谢,但鸟儿的叫声和花儿的落下也让人感到些许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怀古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与季节更替,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季节变化的感慨。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的结构较为规整,每句都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从”南庄胜处”开始,逐步扩展到对四季变化的感受和对美景的留恋。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情感表达更为集中和深刻,同时也便于读者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诗人在描述自然风景时,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冰消见水多于地”和“雪霁看山尽入楼”,不仅生动描绘了场景,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美景难忘竹廊下”与“好风争奈柳桥头”,既展现了景物的美丽,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渴望。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期待与现实的落差感,通过对春天到来前的景致描写,引出对未来季节变化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时间流转的哲思。

这首诗不仅是对美景的赞颂,也是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一种感慨。通过对四季变化的观察,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敏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