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
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馀。
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

【注释】

刑部尚书:官名。唐朝置,掌管刑狱、刑法等事务。致仕:辞官退归故里。十五年来洛下居:在洛阳居住了十五年。道缘俗累两何如:道缘和世俗的责任,两者哪个更值得。迷路心回因向佛:迷失了方向,心中有所觉悟而归依佛门。宦途事了是悬车:官场的事情结束了,就可以告老还乡。全家遁世曾无闷:全家人隐居避世,从未感到过烦闷。半俸资身亦有馀:一半的俸禄足以维持生活,也有剩余。唯是名衔人不会:只因为名衔的人不懂得。毗耶长者白尚书:毗耶长者指佛陀,白尚书指白居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洛阳居住十五年后所作的诗作,表达了他辞官退隐的决心。

首联“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写诗人在洛阳居住了十五年,这期间他深深体会到了道与俗的双重负担。

颔联“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诗人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最终决定出家为僧。他在仕途上得到了一定的成功,但在人生的旅途中也遇到了挫折和困窘,最终以辞官退隐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颈联“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馀”,诗人全家人一起隐退到了山林之中,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并不感到烦恼和不安。他还有足够的俸禄维持生活所需。

尾联“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诗人感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不懂得佛教的真谛,而像毗耶长者(佛陀)这样的大德高僧却能够理解并实践佛教的教义。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洛阳的十年经历,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佛法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物质的满足,更在于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自由。同时,他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不要让名利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