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
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注释】

及第:指考试中举。偶献子虚登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意谓偶然献诗祝贺别人登第,而自己却吟诵《招隐》之诗怀念隐居山林的人。招隐:指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中林:指中岳嵩山。

【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说,我偶然献诗祝贺别人登第,而自己却吟诵《招隐》之诗怀念隐居山林的人,后两句是说,纵有浮名不系心。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清幽,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更热爱大自然。

全诗以“及第”与“登第”为同义语,用典巧妙自然。“偶献子虚”一句化用《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扬雄自比作子虚乌有的神仙之事。《汉书·扬雄传上》:“子虚,楚人也;乌有,齐人也。言灭没空名者乌有也。子虚、乌有,齐国二士名也。”这里用来表明诗人无意于功名,而只是偶然地献上贺词而已。“却吟招隐”则点出诗人所咏的主题是《招隐》诗。这首诗写他闲居无事,想起了晋代的陶渊明,他在《归去来兮辞序》里写道:“少时,多忧善感,每自贤人君子,不能不以我为愧。”“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在官场失意,终于辞职回家,过着隐居生活,所以称他为“隐”。

这两句诗表面上似乎与前面两句矛盾,实际上却很自然。因为“偶献子虚”,所以“却吟招隐”。“偶献”即偶然献词,“却吟”就是吟咏。从表面上看,好像作者因偶尔献词而想到隐居,其实不然,因为诗人在“偶献”时已经暗含了自己“却吟”之意。“中林”即中岳嵩山,是当时隐士们常去的地方。

第三句“春萝秋桂莫惆怅”,是说春天的时候攀着青萝(一种蔓生植物)爬上山顶采摘紫藤花,秋天的时候攀着秋桂(一种香木)爬上山顶摘取桂花,不必为此感到惆怅。这两句诗表面上似乎是劝人不要为名利所累,实际上却是在说: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何必如此执着呢?

最后两句说:纵有浮名不系心。浮名即虚名,指世俗的名誉地位。诗人虽然暂时得到了一些荣誉,但并不在意。“不系心”,即不放在心上。这两句诗表面看来是在说:得到一点名利就把它看得很重,这是不正确的;实际意思是:即使得到一点名利,也不应该放在心上。这样,就进一步说明了前面“偶献子虚”、“却吟招隐”的意思。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偶然献词给中举的人表示祝贺,而自己却吟咏《招隐》诗思念隐居山林的人。春天的时候攀着青萝爬上山顶采摘紫藤花,秋天的时候攀着秋桂爬上山顶摘取桂花,也不必为此感到惆怅。纵有虚名也不放在心上。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巧妙地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名利淡薄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