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斸山樱满院栽。
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
【注释】
移山樱桃:指移植樱桃树。
斸(huā):挖。
上佐:县尉。五考:五次考核,即五次任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谦之词。前两句说自己虽知官舍并非吾宅,却还是栽了满院的山樱桃,以表示自己对地方长官的尊重,后两句写自己虽多次应考而未中,但每次任满时都能看到山樱绽放,表现了自己对做官的淡泊。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斸山樱满院栽。
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
【注释】
移山樱桃:指移植樱桃树。
斸(huā):挖。
上佐:县尉。五考:五次考核,即五次任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谦之词。前两句说自己虽知官舍并非吾宅,却还是栽了满院的山樱桃,以表示自己对地方长官的尊重,后两句写自己虽多次应考而未中,但每次任满时都能看到山樱绽放,表现了自己对做官的淡泊。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名篇背诵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对诗句进行赏析,注意抓住关键字词来分析。本诗前两句是说:花落无人怜惜,只好任凭风雨摧折摧残。后两句是说:晚来我惆怅地想,你知否树枝上的花朵凋谢了,而地上却依然繁花似锦。 【答案】 ①漠漠纷纷不奈何:指落花纷纷、凄凄惨惨的样子。②狂风急雨两相和:形容风疾雨骤,无情地把落花吹打得四散飞扬。③枝上稀疏地上多:比喻落花被风吹打成片飘零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注意结合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本诗首句“草烟低重”是说春天的草木开始萌发,在微风中摇曳;“水花明”则是说水中的花影映入水中,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第二句“从道风光似帝京”的意思是说,那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地方,很像京城长安。第三句写猿猴的叫声,“故乡无此断肠声”中的“断肠声”指猿叫之声。诗人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 答春 (1)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情感。“代春赠”是题目,代指的是春天,也就是《诗经》里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男女间互诉衷肠的一种方式,所以“代春赠”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向春天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这两句诗写的是春天的自然景色,其中“山吐晴岚”是指山峦被阳光照耀,云雾散开露出的山色,“水放光”是指河水清澈透明
【注释】 一丛:一株。暗澹(dàn):深暗。将:与……相比,比作。何比:如何相比。浅碧:淡青色。笼裙衬紫巾:用淡青色的裙子衬托紫色的衣襟。除却:除了。微之:元稹。见:被,受。应爱:应该喜欢。别花人:喜爱花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兼抒情诗。诗人以紫薇花为题,借以抒发对元稹的怀念之情。 全诗共四句。第一句“一丛暗澹将何比”,是说紫薇花开时,一簇繁茂的花丛里只有几朵紫薇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暗澹
【注释】 闻道:听说。郑处士:即郑虔,唐代诗人、画家、书法家等,因触犯唐玄宗被流放至岳州(今湖南岳阳)。郑公:指郑虔,这里代指郑处士。移徙:迁居。坞:山间的平地。竹林:指郑处士居住的村庄周围环境是竹林。独关:独自关门。故来:特意前来。他事:其他事情。暂借:暂时借用。南亭:南方亭子。一望:一眼望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郑公之口,描绘了郑公隐居生活的清幽景色。前四句写郑公隐居生活
诗句原文与译文: - 诗句原文: 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浇草暖无功。 骊山温水因何事,流入金铺玉甃中。 译文注释: 1. 一眼汤泉流向东:形容温泉从东面流出的景象,"一眼汤泉"指的是这唯一的一处温泉。 2. 浸泥浇草暖无功:描述温泉水虽然能为草地提供温暖,但效果并不显著,仿佛“徒劳无功”。 3. 骊山温水因何事:询问骊山的温泉水流为何会流入精致的金铺玉甃中。 4. 流入金铺玉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