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注释:
- 巴峡:指四川的峡谷地带。
- 巴民:即巴地百姓。
- 黄心树:木莲树的别称。
- 大者高五丈:木莲树高大,可达五丈。
- 涉冬不凋:即使过了冬天仍然不落叶。
- 身如青杨:形容木莲树的树干挺直而坚固。
- 白文叶:叶子上有白色的花纹。
- 桂厚大无脊:形容木莲树的叶子厚实而且宽大,没有主脉。
- 花如莲香色艳腻:木莲花的颜色鲜艳,香气浓郁。
- 独房蕊有异:指木莲的花蕾形状独特,与众不同。
- 四月初始开:木莲花在四月开始开放。
- 自开迨谢仅二十日:木莲花从开放到凋谢只有二十天的时间。
- 忠州西北十里:忠州(今重庆市忠县)西北大约十里的地方。
- 鸣玉溪生者:指鸣玉溪边的木莲树。
- 秾茂尤异:形容木莲树茂盛而特别。
- 元和十四年夏: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夏季,当时作者正在四川。
- 命道士母丘元志写惜其遐僻:命令道士母丘元志来描绘木莲树的美丽并表达自己的遗憾。
- 因题三绝句云:于是写下了三首绝句。
译文:
巴峡山谷间生长着一种名为木莲的树,巴民也称之为黄心树,其中最大的一棵高达五丈,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不会落叶,它的树干就像青杨一样挺直而坚固,叶子上的白色花纹像桂树叶一样厚重宽大但没有主脉,花朵像荷花一样美丽,颜色鲜艳,香气浓郁,虽然只有二十天的寿命,但是非常罕见,令人伤心的是这种好物不能常常拥有。山风起时无法预测时间,明天再来看可能就没有位置。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夏天游览四川地区,看到巴峡山谷间的木莲树后,感叹其稀有之美而作。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木莲树的奇特形态和美丽外貌,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风起无时节和明日重来得在无等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