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
柳絮送人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
注释:
一春惆怅残余的三天,我醉了去问周郎是否还记得我。
送别时柳絮飞舞,黄莺儿劝酒,去年今日我与你在东都分别。
译文:
整个春季只剩下三天,我感到十分悲伤和孤独,我喝醉后去问周郎是否还记的我呢?
黄莺儿劝酒,我们在去年的同一天在东都分别。
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
柳絮送人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
注释:
一春惆怅残余的三天,我醉了去问周郎是否还记得我。
送别时柳絮飞舞,黄莺儿劝酒,去年今日我与你在东都分别。
译文:
整个春季只剩下三天,我感到十分悲伤和孤独,我喝醉后去问周郎是否还记的我呢?
黄莺儿劝酒,我们在去年的同一天在东都分别。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注释:越调管乐器吹出的曲子,让人留连忘返地想挽留客人;吴郡的诗人们用送别之杯来表达对朋友深情的祝福。 娃宫:古称皇宫为娃宫,这里泛指宫殿。风流事:男女之间情事。孙心:指孙楚,三国时著名诗人。 赏析: 第一首诗,写客中饮酒。首二句写主人殷勤劝饮之意。“管吹”,管乐,是古代一种乐器。管乐之声悠扬悦耳,能令人流连忘返,所以作者说“留客曲”。这两句的意思是:越调的管乐声在宴席上回荡,使人留连忘返
【注】:毗陵,指江苏常州。令,这里指酒令一类的游戏。罨头新令,即偷梁换柱的“偷”令。 译文:听说常州一带诗酒兴浓,近来也学姑苏(苏州)了。罨头新令从偷梁换柱中得来,刮骨清吟得似无物可刮。 赏析:《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此诗是作者在朋友贾似道生日时所作。杨万里与贾似道素不相识,他因见贾似道生日,便写诗祝贺。诗中说:“闻道毗陵诗酒兴,近来积渐学姑苏”,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全诗的意思是:新栽种的梅花,池边共栽有七棵。等到花盛开时,我要来仔细欣赏一番。不要担心长洲的桃树李树嫉妒我的好意,今年我一定给你好好地开一次花。 首句“新栽梅”点出题旨,次句紧承上句,写种梅的原因和目的。第三句写种梅的目的。第四句写种梅的目的。最后两句,以花为使君开,表示诗人对使君的一片赤诚之心。 这首诗通过写种梅,表现了作者热爱梅花、关心人民的情怀。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下面是对《酬别周从事二首》逐句的释义: 1. 腰痛拜迎人客倦:描述了诗人因长时间接待来访的人而感到腰疼疲倦。"腰痛"指的是由于过度劳累或不适导致的腰部疼痛,"拜迎人客"则是指诗人热情地迎接来访的客人,"倦"表达了一种疲惫感。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在公务中的辛苦和对健康的重视。 2. 眼昏勾押簿书难:描绘了诗人在处理繁琐文件时视力模糊,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情况。"眼昏"表示视力不清晰
诗句释义: 洛下田园久抛掷, 吴中歌酒莫留连。 嵩阳云树伊川月, 已校归迟四五年。 译文: 在洛下(洛阳)的田园之中,我早已将其抛之脑后,无需再留恋;而吴中的歌酒,也请你们不要留下,因为我已经厌倦了这繁华的世界。嵩阳的云树和伊川的明月,见证了我的归途,已经等待了我四五年之久。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周从事的告别之作,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作于作者与妻子王十三娘的婚后生活,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在题下自注:“腊子能裁服,复报龟儿解咏灯。巧妇才人常薄命,莫教男女苦多能。”可见,诗人借咏物而寓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 “已知腊子能裁服,复报龟儿解咏灯”,腊子,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古人有“蜡”字,故称腊月为“腊”。这里指的是小侄儿(龟儿)已能够裁剪衣服了,还懂得咏灯的诗歌。“巧妇才人常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