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
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衣袖中。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和主题的题目,既涉及到诗歌的内容,又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技巧以及运用的掌握。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的基础上,阐述诗句中运用的表达技巧以及该表达技巧的作用。最后还要回到诗歌的主题上,结合注释与整首诗的内容进行分析。
“拨拨弦弦意不同”,意为弹奏琵琶时,不同的弦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胡啼番语两玲珑”,意为演奏出来的琵琶声,既有胡族的悲啼声又有番国的美妙声音;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十分奇妙。
“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衣袖中”,意为:谁能把曹刚的双手剪下来,插到重莲的衣袖里?
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声的喜爱,同时抒发了对音乐艺术的赞美之情。
【答案】
①拨拨弦弦意不同(指琵琶的音色各异)
②拨弦奏出琵琶声,有胡地的悲啼声也有番国的音乐,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奇妙动人(或琵琶声如泣如诉、凄婉动听)
③谁能把曹刚的双手剪下来,插到重莲的衣袖里(表现对音乐艺术家曹刚的崇敬和喜爱)
赏析:
这首小诗,以“弹琴”为题,写诗人听到琴音后的感受和联想。前四句,诗人听到曹刚弹的琴声,觉得它有异于一般,因为琴声中融合着两种完全不同的音调:一种仿佛是胡人哀怨的哭泣声,另一种则是番国乐曲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两种声音交错在一起,形成奇妙的效果。诗人用“玲珑”二字来形容琵琶声,形象地描绘出琵琶声的优美。后四句,诗人进一步发挥想象,设想如果能够将曹刚的手剪下来,插到美丽的荷花上,那该多么美妙啊。诗人的思绪被琴声引向了遥远的边塞,他似乎听到了胡人的悲歌,看到了番国的美丽景色。这种联想,既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使诗歌更富有诗意。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艺术构思上别具一格。诗人没有直接描写琴声的特点,而是巧妙地通过听觉上的对比来突出琴声之美。诗人没有正面描写琵琶声是如何美妙的,而是通过想象,设想出自己能够欣赏这样的琴声,从而表现出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