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过日君年几,今日君年五十馀。
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
注释:
和微之任校书郎的日子过了三年,三乡过了三年你多大了,今日你已五十余岁了。
不仅岁月催人老,校书郎也变成了尚书。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校书郎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对年华易逝、仕途升迁的感慨。全诗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三乡过日君年几,今日君年五十馀。
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
注释:
和微之任校书郎的日子过了三年,三乡过了三年你多大了,今日你已五十余岁了。
不仅岁月催人老,校书郎也变成了尚书。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校书郎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对年华易逝、仕途升迁的感慨。全诗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不思北省烟霄地, 不忆南宫风月天。 唯忆静恭杨阁老, 小园新雪暖炉前。 注释:不思念位于北省的烟雾笼罩之地,也不怀念南宫的风和月光。我唯一怀念的是静恭的杨阁老,他在我小园的新雪里,温暖的火炉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或某段经历的深切回忆。首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生活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第三句则转入对具体人物的怀念,通过描述其形象和场景来表达情感
新雪二首 不思北省烟霄地,不忆南宫风月天。 唯忆静恭杨阁老,小园新雪暖炉前。 注释: 不思北省烟霄地:北省,指代北方地区,这里可能是指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烟霄地,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宫殿或官署所在地。不忆南宫风月天:南宫,指南京洛阳。南宫,是古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风月天,指的是皇家园林中的美景。不忆南宫风月天,意为不怀念在皇宫中享受的美景和繁华。 唯忆静恭杨阁老,小园新雪暖炉前。 注释:
注释:秋风扫过,水面上泛起层层水波,清凉的风透过清澈的湖水,带走了水面的寒霜。我在岸边悠闲地坐着,脚下是一根绳子做成的床,这就是我的秋池。看着眼前的景色,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心灵被洗涤得干干净净。这里的“秋池”并不是指实际的池塘,而是指一种心境,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以“秋池”为题,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志和追求,即追求一种超脱世俗
【注释】 和微之:即白居易,因两人都是唐代诗人,故称“微之”。 君:对人的尊称。 陇月花枝:指《陇西行四首》中的《陇月》(《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花枝》(《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白头:头发变白。 后身:来世。 【赏析】 元稹与白居易是好朋友。元稹的好友元伯虎去世后,元稹写了一首悼亡诗给白居易。白居易作诗回赠,此诗即是答诗。 首句“别时十七今头白”,写自己与元稹分别之时年十七
诗句:疑梦二首其二 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 译文:怀疑梦中的鹿是郑相,终究难以分辨真假;蝴蝶化为庄子,又怎能知道真相。 注释:疑梦二首,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郑相,指古代官员郑玄,他在梦中的形象难以辨认。蝴蝶化庄子,比喻事物的虚幻无常。讵可知,表示无法知道。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梦境和现实的疑惑,以及对人生虚幻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梦境中的形象和变化的描述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守岁:旧时习俗,除夕夜不睡觉,为岁除送故迎新而守到天明。平头六十人:指六十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末明初(1368年前后)除夕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易老的感叹。 次句写心感,三句点明除夕,四句点出“六十”二字,全诗句意贯通,结构严谨,言简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