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守岁:旧时习俗,除夕夜不睡觉,为岁除送故迎新而守到天明。平头六十人:指六十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末明初(1368年前后)除夕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易老的感叹。
次句写心感,三句点明除夕,四句点出“六十”二字,全诗句意贯通,结构严谨,言简意深。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守岁:旧时习俗,除夕夜不睡觉,为岁除送故迎新而守到天明。平头六十人:指六十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末明初(1368年前后)除夕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易老的感叹。
次句写心感,三句点明除夕,四句点出“六十”二字,全诗句意贯通,结构严谨,言简意深。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诗句:疑梦二首其二 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 译文:怀疑梦中的鹿是郑相,终究难以分辨真假;蝴蝶化为庄子,又怎能知道真相。 注释:疑梦二首,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郑相,指古代官员郑玄,他在梦中的形象难以辨认。蝴蝶化庄子,比喻事物的虚幻无常。讵可知,表示无法知道。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梦境和现实的疑惑,以及对人生虚幻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梦境中的形象和变化的描述
【注释】 和微之:即白居易,因两人都是唐代诗人,故称“微之”。 君:对人的尊称。 陇月花枝:指《陇西行四首》中的《陇月》(《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花枝》(《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白头:头发变白。 后身:来世。 【赏析】 元稹与白居易是好朋友。元稹的好友元伯虎去世后,元稹写了一首悼亡诗给白居易。白居易作诗回赠,此诗即是答诗。 首句“别时十七今头白”,写自己与元稹分别之时年十七
注释: 和微之任校书郎的日子过了三年,三乡过了三年你多大了,今日你已五十余岁了。 不仅岁月催人老,校书郎也变成了尚书。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校书郎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对年华易逝、仕途升迁的感慨。全诗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注释】 府:指州府、官府,泛指地方长官的宅院。西池:即西湖,位于杭州城西。 柳无气力枝先动:柳树没有力量,但枝干却率先摆动起来。 池有波纹冰尽开:池塘上水波荡漾,冰冻已消,水面开始泛起涟漪。 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不知道是谁想出这个主意,让春风和春水一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首句“柳无气力枝先动”是说柳树虽然柔弱无力,但枝干却率先在春风中摆动起来
【注】:府,指代皇帝;惠爱威棱,指皇帝的恩德和威严。事无,指一切政事没有不顺心的事。 改张官酒法,即改变官府的酒法,使之成为醍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年(755)春天写的,当时他刚到长安不久,就给唐肃宗上了一个奏章,要求改革朝廷的制度。这首诗是杜甫向肃宗提出的一个建议——把官府的酒法改成“浊水”为“醍醐”,即用好酒代替劣酒。 首句“自惭到府来周岁”,说自己惭愧地来到长安才过了一年
这首诗的意境是春天,诗人邀请客人在暖和的春光中品尝美酒。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1. 日午微风且暮寒,春风冷峭雪干残。 - “日午”表示中午时分,“微风”表示轻风,“且暮寒”说明天气已经很冷。这句描述了中午时分,微风吹拂,天气渐寒的景象。 - “春风冷峭”形容春风虽然温暖,但仍然带着寒冷之意。“雪干残”指的是雪已经融化或者减少了,这里用“干”字暗示了春天的到来,雪已经消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