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素帷犹未彻,南邻丹旐又新悬。
衡门蜗舍自惭愧,收得身来已五年。

《履道居三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佳作。诗中通过描绘居所之景,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日子的憧憬。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深入解析:

  1. 东里素帷犹未彻:这里的“东里”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而“素帷”则指简陋的窗帘或帷帐。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方式的怀念与珍视,暗示了诗人虽居陋室,但内心宁静满足。同时指出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即不追求奢华,而是崇尚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2. 南邻丹旐又新悬:这里的“南邻”指的是诗人住所附近的邻居,“丹旐”指的是红色的旗帜,常用来象征哀悼或纪念。诗人用“新悬”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和关注。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在物质富足的社会中,仍然保持着对生离死别的深切体恤和尊重。

  3. 衡门蜗舍自惭愧:这里的“衡门”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方式,即两扇门平行,中间有横木连接,形象地描述了简陋而坚固的门。“蜗舍”则是蜗牛的居所,用以比喻自己的住所。诗人自称“惭愧”,意味着他对自己居处的简陋感到羞耻,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真实感受,也反映了他对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期望。

  4. 收得身来已五年: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已经在此居所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收得身来”中的“身”字双关,既可以理解为身体,也可以理解为生活状态。整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顾和珍惜,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可能的生活转变的期待。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可以看到白居易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和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的反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