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
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
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
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如下:

叹鲁二首
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
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
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
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

译文:
叹鲁二首
季子(季桓子)的心难道不忠诚?他的财富胜过周公。
阳货的道难道不正?他掌握国家的大权。
自古以来,富与权,并不取决于才能和贤明。
你得到合适的位置,即使愚蠢也可以获得安定。
猪肥是因为在粪土中生长,老鼠安稳是因为依偎着土地庙。
昆虫野兽尚且是这样,怎么能说没有原因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三别》诗组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对春秋时代鲁国两位大臣季桓子和阳货的评价,表达了他对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的看法。

季桓子被描绘为一个富有、贪婪的人,他的财富超过了周公。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金钱和权力的重视,以及人们对财富和权力的追求。而阳货则被描述为一个道德败坏、权力欲强烈的人。他掌握国家大权,但却不遵循正道。这里的“权”,指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权力。

作者指出富与权并不是取决于才能和贤明。这说明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即通过权力、地位和财富来获取利益。而人们对于才能和贤明的追求也变得功利化,不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思想反映了杜甫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担忧。

诗中提到了“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找到合适位置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思想也体现了杜甫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春秋时期鲁国两位大臣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思考。它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