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这首诗是李白的《养拙》。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铁虽柔软,却不能成为剑;木虽弯曲,却不能成为车轴。这里比喻人虽有才能或技艺,但若不用在正确的位置或时机上,就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

  2.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现在我也是如此,我的愚昧无知甚至不如门外的普通人。这是说,即使是才华横溢的人,也难免有不足之处。

  3.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我愿意放弃名利的诱惑,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这是表达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和追求简朴生活的倾向。

  4.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我坐在茅屋之中,面对着琴和樽酒。这里的“茅茨”是指简陋的房屋,而“琴”和“尊”(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则代表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5.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我已经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不再为尘嚣所困扰。这里的“缰锁”比喻束缚,而“朝市喧”则描绘了都市的喧嚣。

  6.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有时也会偷闲阅读《道德经》五千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喜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7.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我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保持了一颗纯净的心。这里的“无忧乐性场”意味着一个没有烦恼的快乐环境,而“寡欲清心源”则是说内心的清净源于对物质欲望的减少。

  8.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我终于明白,那些看似不出色的人,其实也可以探索到事物的根本道理。这里的“不才”是指平凡之人,而“道根”则是事物的根本道理。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既注重个人修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又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他通过对比自己与世人的差异,表达了对名利看淡的态度。同时,他也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对知识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简朴和真理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独特理解和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