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
宅北倚高冈,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
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
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
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
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作者情感的把握,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解答此类题,要仔
细分析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对全诗逐句进行注解,注意注释的内容不能偏离文本,且要能体现诗
歌的主旨。
【译文】
庐江郡太守王弘之在庐江郡的山下州,湓浦沙边有一座宅子。
宅子北面靠着高高的山冈,山高几千尺。
山上有青青的竹子,竹间有许多白色的石头。
茅草做的小亭子坐落在上面,门开四扇很宽敞。
前面有帘卷起挡风,北面有床铺供睡觉,用席子围住。
江风万里吹来,我凉意袭人。
太阳快要到正午了公府回家,随手把公文放下。
脱去外衣随意搔头,坐着躺着任凭自己舒服处。
时常倾一杯美酒,远望着湖天暮色。
口中吟咏独酌之谣,眼前看到大雁归去。
惭愧没有出尘的操行和节操,不能摆脱俗事缠身的羁绊。
偶尔获得这种闲居,却好像高人隐居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写诗人退隐后的生活乐趣。全诗通过写景抒发感情,以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秀美的水墨画。
“北亭”,即亭名。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县西南。
首联“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交代了亭子的地点。庐江郡是当时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所建,其地多山川,风景秀丽
。庐江城东临大江,西接皖口,南依青山,北枕长江,形势险要。庐江郡内还有一条著名的江河——湓江。湓江发源于
庐山,流经皖口、浔阳(今江西九江)等地,入长江。因此庐江郡地处江南水乡的腹地,景色优美,气候宜人。
颔联“宅北倚高冈,迢迢数千尺”。诗人描绘出庐江郡的地势高峻。高耸入云的山峰,层层叠叠,直插云端,宛如一道
道屏风,将庐江郡点缀得更加美丽壮观。而“迢迢数千尺”则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高峻陡峭。
中二联“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竹”与“石”都是诗人退隐后喜爱的自然物象。
诗人喜欢竹林,是因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的陶渊明曾说:“余爱竹外兰”(《与群从登高》),“爱君碧岩下,桂树青
松间”(《酬庞安常都曹夜坐》),这些描写都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而“白石”则是诗人退隐后喜爱的又一自然物象。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诗人退隐官场后,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他每天清晨起床,整理好衣冠,然后带上文房四宝等
物品出门办事。待办完公务之后,便返回家中,随意地处理一些琐事,如:脱衣搔首、坐卧随意等等。
颈联“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承接上两句,继续叙述了诗人退隐后的生活情景。脱衣搔首,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坐
卧随心所愿,随心所欲地度过时光。这两句诗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轻松惬意、自由自在的生活情态。
尾联“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承接前两句,继续叙写了诗人退隐后的生活情景。诗人有时还会独自一人端起酒杯,一边品
尝美酒,一边眺望湖光天色,欣赏晚霞满天的美丽景色。
末联“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独酌”是诗人退隐官场后经常做的事情。诗人在闲暇之余,常常独自对着酒杯,吟
咏着《独酌》的诗句,陶醉在那美妙的诗意之中。同时诗人也常常凝望着天空中的飞鸟,看着它们归巢的欢快场面,不禁会
心旷神怡地放声歌唱。“目送归飞翮”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为全诗收束之笔。诗人虽然已退隐官场,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内心仍有一种愧疚之情,因
为自己并没有完全做到“无瑕玷”、“出尘世”的超然境界。因此他难免还要受到世俗的牵累,被世俗事务所困扰。“不免折腰役”既
是对自己未能彻底超脱世俗的自嘲,也是对自己未能真正实现理想生活的无奈感叹。
全诗采用清新自然的笔调,以山水田园为背景,以诗人退隐后的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优美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
地描绘出了诗人退隐后的生活情景,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