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
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
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
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
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登商山最高顶
高高的山顶上,四下里只有烟雾弥漫。
下面有一条小路,通往楚国和秦国。
有些人被名字所吸引,有些人被利益所驱使。
坐车的人和挑担的人,来来往往何人何物。
我也是一个普通人,不能摆脱尘世的羁绊。
七年中往返多次,怎么能笑别人是傻瓜。
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
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
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
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
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登商山最高顶
高高的山顶上,四下里只有烟雾弥漫。
下面有一条小路,通往楚国和秦国。
有些人被名字所吸引,有些人被利益所驱使。
坐车的人和挑担的人,来来往往何人何物。
我也是一个普通人,不能摆脱尘世的羁绊。
七年中往返多次,怎么能笑别人是傻瓜。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秋蝶 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 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 日暮凉风来,纷纷花落丛。 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 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 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 注释: 1. 秋花:秋天的花朵。 2. 紫蒙蒙:形容秋花颜色深浓,像紫色一样模糊不清。 3. 秋蝶:秋天的蝴蝶,其翅膀上覆盖着黄色毛茸茸的斑点。 4. 新小:新的、小的。 5. 飞戏:嬉戏。 6. 丛西东:指蝴蝶在花园中来回飞舞。 7.
马上作 处世非不遇,荣身颇有馀。 勋为上柱国,爵乃朝大夫。 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 又问有何政,再驾朱轮车。 矧予东山人,自惟朴且疏。 弹琴复有酒,且慕嵇阮徒。 暗被乡里荐,误上贤能书。 一列朝士籍,遂为世网拘。 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 每觉宇宙窄,未尝心体舒。 蹉跎二十年,颔下生白须。 何言左迁去,尚获专城居。 杭州五千里,往若投渊鱼。 虽未脱簪组,且来泛江湖。 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注释】 思竹窗:怀念新昌堂北窗的竹子。思,怀念。竹,指竹子。窗,窗户。 西省松:指唐玄宗时宰相张说在西省(政事堂)种下的柏树。西省是唐朝宰相办公的地方,故称西省。松,指柏树。 南宫菊:指唐朝中书省后院所种的菊花。南宫,中书省的别称。菊,指菊花。 新昌堂:即李商隐的住所。新昌,地名,位于今河南新郑。 萧萧北窗竹:形容北窗竹子的萧索声。萧萧,形容风声、雨声等声音。北窗,指北向的窗户。竹
枯桑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注释: 1.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意思是说路旁的一棵老树,已经枯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里的“道傍”指的是道路旁边,“枯来非一朝”表示树木的枯死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2.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意思是说虽然树干表面看起来有些枯萎,但内心仍然是活着的,而内部则已经开始焦枯了
【诗句释义】 “筋力未全衰”,意指体力尚好,没有衰老。 “仆马不至弱”,意为马匹依然强壮有力。 “又多山水趣”,表示自己喜欢欣赏山水美景。 “心赏非寂莫”,意思是内心享受美景而不感到寂寞孤独。 “扪萝上烟岭”,形容攀爬山林的陡峭山岭。 “踏石穿云壑”,描绘着在山中行走的情景。 “谷鸟晚仍啼”,指的是山间的鸟儿在傍晚时分仍然鸣叫。 “洞花秋不落”,意味着深山中的花朵秋季依然开放。 “提笼复携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分析作答。“适性遂其生,时哉山梁雉”的意思是:顺应自己的习性而活,真是幸运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它顺应自己生存的习性,生活得非常惬意,真是幸运。“既有稻粱恩,必有牺牲患”的意思是:虽然得到养育之恩,但也必然有被牺牲的危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它得到了养育自己的恩惠,但也必然有被牺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