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甚二十年,今日方款颜。
相送嵩洛下,论心杯酒间。
河亚懒出入,府寮多闭关。
苍发彼此老,白日寻常闲。
朝从携手出,暮思联骑还。
何当挈一榼,同宿龙门山。
赠苏少府
二十年的交情,今天才见面。
送别嵩山洛水间,酒席上论心交。
黄河之滨人来往,府署之中多闭关。
白发已生我们老,白天闲暇常悠闲。
早晨携手出朝门,夜晚思念共骑还。
何时同饮一杯酒,龙门山上再相会。
籍甚二十年,今日方款颜。
相送嵩洛下,论心杯酒间。
河亚懒出入,府寮多闭关。
苍发彼此老,白日寻常闲。
朝从携手出,暮思联骑还。
何当挈一榼,同宿龙门山。
赠苏少府
二十年的交情,今天才见面。
送别嵩山洛水间,酒席上论心交。
黄河之滨人来往,府署之中多闭关。
白发已生我们老,白天闲暇常悠闲。
早晨携手出朝门,夜晚思念共骑还。
何时同饮一杯酒,龙门山上再相会。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洛中偶作 在京城洛阳,我任职翰林院。 任期满后去浔阳,又当了九江郡守官。 再后半年到南宫,做了皇帝身边郎。 之后又是两年多,我在宫中值直班。 再过三年任刺史,朝廷派我到州衙。 这十五年当中,写了许多诗篇。 京都四周景象美,各地风土都了解。 唯独京城没有诗,心里怎能不惆怅? 现在官居青宫长,才游此乡来观光。 徘徊伊水岸边上,俯瞰嵩山与少室山旁。 遇物咏唱一咏诗,一咏诗酒共饮尝。 笔下成诗释前怨
洛下卜居 在洛阳买地居住,三年时间做官回来,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 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用来饮水觅食的稻粱,裹腹用的席草,都是从远方运来。 知道是劳费人力物力,但内心还是爱惜这些物品。 远从余杭到洛阳,同道者一同来到洛阳,放下担子拂去云根,打开笼子展翅高飞。 贞洁之姿不可混杂,高贵性格适合它,于是就在无尘处建造住所,又在有水的地方建造房屋。 东南得幽静之处,树老寒泉碧透,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
舟中李山人访宿 日暮舟悄悄,烟生水沉沉。 何以延宿客,夜酒与秋琴。 来客道门子,来自嵩高岑。 轩轩举云貌,豁豁开清襟。 得意言语断,入玄滋味深。 默然相顾哂,心适而忘心。 注释: 1. 日暮舟悄悄:形容夕阳西下,天色渐暗,江面波光粼粼,显得安静而幽深。 2. 何以延宿客:用什么方式邀请客人留下来过夜?表示主人热情好客,想要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3. 夜酒与秋琴:夜晚的酒和秋天的琴声
移家入新宅 移家:搬家。新宅:新建的住宅。 罢郡有馀赀:免去官职后,还有相当可观的财产。罢郡,解除官职。 既可避燥湿:既能够避免潮湿和干燥。 复免忧寒饥:又能够避免饥饿。 疾平未还假:疾病痊愈之后,还没有休假。疾,疾病,病愈,假,休假。 官闲得分司:官闲时,可以到别的部门任职。分司,分开办公。 幸有俸禄在:幸好还有俸禄。 而无职役羁:然而并没有被职务所束缚。 清旦盥漱毕:早晨洗脸漱口完毕。
【注释】 《自咏》: 作者在诗中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以自喻。 夜镜: 夜晚的镜子。 白发:年老时,人的头发变白了。 朝酒: 早晨的美酒。 假年少: 指虚度年华的人。 须臾间: 一会儿。 朱砂: 一种红色颜料,古人认为可以磨成丹药。 玄鬓: 黑色的头发, 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黑发。 休得官: 不要做官。 丈夫: 男子汉大丈夫 堕顽: 指意志薄弱。 诗与酒: 指诗歌和美酒。 仙: 指神仙。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需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林下闲步寄皇甫庶子”是一首五律,然后逐句解释诗句的内容,最后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 译文:扶着拐杖起来病刚好,骑马却力不从心。既然懒得出门去,也没有人来探望我。就这样我成了闲散的人,闲散地绕着园林散步。天刚亮时轻雾弥漫,树阴森森鸟儿深藏。我端起池上的酒一饮而尽,听到竹丛中传来几声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