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
恍若有所遇,似惬平生欲。
因寻菖蒲水,渐入桃花谷。
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
池流渡清泚,草嫩踏绿蓐。
门柳闇全低,檐樱红半熟。
转行深深院,过尽重重屋。
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渐闻玉佩响,始辨珠履躅。
遥见窗下人,娉婷十五六。
霞光抱明月,莲艳开初旭。
缥缈云雨仙,氛氲兰麝馥。
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
袖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
裙腰银线压,梳掌金筐蹙。
带襭紫蒲萄,裤花红石竹。
凝情都未语,付意微相瞩。
眉敛远山青,鬟低片云绿。
帐牵翡翠带,被解鸳鸯襆。
秀色似堪餐,秾华如可掬。
半卷锦头席,斜铺绣腰褥。
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
心惊睡易觉,梦断魂难续。
笼委独栖禽,剑分连理木。
存诚期有感,誓志贞无黩。
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
在欣赏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之前,了解唐代诗人的背景及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直白的表达和贴近百姓生活的风格著称。他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使得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句原文如下:
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
怳若有所遇,似惬平生欲。
因寻菖蒲水,渐入桃花谷。
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
池流渡清泚,草嫩踏绿蓐。
门柳暗全低,檐樱红半熟。
转行深深院,过尽重重屋。
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渐闻玉佩响,始辨珠履躅。
遥见窗下人,娉婷十五六。
霞光抱明月,莲艳开初旭。
缥缈云雨仙,氛氲兰麝馥。
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
袖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
裙腰银线压,梳掌金筐蹙。
带襭紫蒲萄,裤花红石竹。
凝情都未语,付意微相瞩。
眉敛远山青,鬟低片云绿。
帐牵翡翠带,被解鸳鸯襆。
秀色似堪餐,秾华如可掬。
半卷锦头席,斜铺绣腰褥。
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
心惊睡易觉,梦断魂难续。
笼委独栖禽,剑分连理木。
存诚期有感,誓志贞无黩。
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
接下来对诗歌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 意境描绘:诗中“昔君梦游春”开头,便设定了一幅春天梦中游赏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遐想,为后续的景物描绘奠定了基础。
- 自然景观:“池流渡清泚,草嫩蹋绿蓐。”描述了春天的清澈泉水和嫩绿的草地。这里的“清泚”和“蹋绿蓐”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自然风貌。
- 人物情感:从“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可以看出,诗中的主人公对于某个地方的美景恋恋不舍,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 文化内涵:“潭烟波静日悠悠。”这一句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涵,反映了古人对于时间流逝、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
- 审美情趣:“鸾钗斜照影,蝉鬓薄涂脂。”描绘了古代女子的妆容之美,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精致生活态度。
- 哲学思考:结尾处“存诚期有感,誓志贞无黩”,反映了作者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也不忘反思人生,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 历史背景:“京洛八九春”,指的是唐朝时期的洛阳以及其他地方的春天景色。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展示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 社会意义: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 美学风格:“鸾钗斜照影,蝉鬓薄涂脂”等句子,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赏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景和人物情感,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展现了唐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