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赋此诗夜,穷阴岁之馀。
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
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
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
一落老病界,难逃生死墟。
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
君在浙江东,荣驾方伯舆。
我在魏阙下,谬乘大夫车。
妻孥常各饱,奴婢亦盈庐。
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
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
我掌四曹局,君管十乡闾。
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
我为刀笔吏,小恶乃诛锄。
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书。
俱已佩金印,尝同趋玉除。
外宠信非薄,中怀何不摅?
恩光未报答,日月空居诸。
磊落尝许君,局促应笑予。
所以自知分,欲先歌归欤。
【注释】
君:《和微之诗二十三首》中的“我”
夜:年尾
日:春初
老:年老
病:身体疾病
毛短:头发变白了
齿疏:牙齿稀疏
生死墟:死亡的地方
促促世:世事繁忙
与君多索居:和你相处的时间很少
荣驾方伯:担任浙江的长官
谬乘大夫车:我担任魏王府的参军
妻孥常各饱,奴婢亦盈庐:妻子儿女都吃饱了,奴仆婢女也住满了房屋
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只有利益的事情上,比不上你
统十郎官:统领十个官员
领百吏胥:管理一百个官吏
我掌四曹局,君管十乡闾:我掌管四个部门,你管理十条巷子
大惠在资储:最大的好处在于积累财物
刀笔吏:执掌文书的小吏
小恶乃诛锄:小小的罪行就加以制裁
提七郡籍:掌握七省的户籍
按三尺书:审阅法律公文
佩金印:佩戴官印
趋玉除:去参加朝廷的大典
外宠信非薄,中怀何不摅?恩光未报答,日月空居诸。磊落尝许君,局促应笑予。所以自知分,欲先歌归欤。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除夕之夜。诗人以“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除夜作”作为标题,可见这首诗是和微之的一首《除夜作》。
开头两句“君赋此诗夜,穷阴岁之馀”,写自己和微之分别时的情景。微之此时正赋诗以抒己意,而自己已到了除夕,岁月不饶人,时光如流水般地逝去。“穷阴岁余”指一年已到年终,天气寒冷。
第三、四句“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写自己与微之分别后的生活。诗人说自己与微之同一天赋诗,而微之却开始过春天的生活了,而自己仍在冬日里度过。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微之的依依不舍之情。
五、六句“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写自己的衰老。因为年纪老了,容颜憔悴,身体状况也日益恶化,连走路都显得无力了。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叹,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状况的无奈和悲凉。
诗人写到自己与微之分别后的困境。他看到别人的妻子儿女都吃得饱饱的,而他的妻儿们却只能吃一些干粮充饥;他的奴仆婢女也住在满屋子的房子里面。这些对比,让诗人感到十分的惭愧和自责。
第八、九句“一落老病界,难逃生死墟。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写诗人的处境。他已经到了衰老的境地,再加上疾病缠身,已经无法逃避死亡的威胁了。更何况现在社会如此匆忙,他和微之在一起的时光非常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感慨。
第十、十一句“君在浙江东,荣驾方伯舆。我在魏阙下,谬乘大夫车。”写诗人与微之分别后各自的处境。微之被派去担任浙江的长官,而诗人则在魏王府做参军。这里用一个“谬”字,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黑暗。
第十四、十五句“妻孥常各饱,奴婢盈庐。”写诗人的家庭。尽管妻子儿女们都能够吃饱饭,但是奴仆婢女们却住满了屋子。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家庭生活的困苦和艰难。
第十七、十八句“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写诗人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自己在处理事务方面的能力还不如微之。这里用了一个“全”字,强调了自己的无能和不足。
第十九、二十句“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写诗人的工作内容。他负责统领十个官员,而微之则要管理一百个官吏。虽然工作职责不同,但是诗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远远不如微之。
第二十三、二十四句“我掌四曹局,君管十乡闾。”写诗人所管辖的范围。他掌管四个部门,而微之则要管理十里的街道巷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工作范围的狭窄和局限。
第二十五、二十六句“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写微之的优点和优点所在。微之是一个贤明有德的人,他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家庭的利益放在第二位。这里的“大惠”指的是微之为国家所做的贡献。
第二十七、二十八句“我为刀笔吏,小恶乃诛锄。”写诗人的缺点和缺点所在。他是一个掌管文职的官员,但却经常做一些小错事,甚至还被惩罚。这里的“小恶”指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错误或过失。
第二十九、三十句“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书。”写微之的职责和职责所在。微之要负责七个郡的管理,而诗人则要审阅法律公文。这里的“七郡”指的是七个郡的长官,而“三尺书”则是指的法律公文。
最后两句“俱已佩金印,尝同趋玉除。”写两人的现状和现状所在。他们都已经获得了金印(即官职),并且都参加了朝廷的大典(即科举考试)。这里的“玉除”指的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即太庙。
结尾两句“磊落尝许君,局促应笑予。”写诗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安慰。诗人认为他曾经向微之许下诺言(即豪言壮语),而现在自己却感到局促不安,甚至有些可笑。这里的“磊落”指的是豁达坦荡,而“局促”则是指拘束不安。
【评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解答时首先理解诗意,再结合诗歌手法分析语言特色,最后点出情感态度,进行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与友人相别后,怀念友人、抒发感慨而写下的诗作。诗的前四句是第一段,主要写诗人在除夕之夜与朋友分别的情景和心情。后八句为第二段,主要写自己与朋友分别后的处境和感受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感情真挚而又委婉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辞藻,更没有堆砌意象,却能深刻细腻的刻画内心世界。全篇无一字直述离愁别绪,但字字皆是离愁别绪,字字都是对友情的珍视与眷念。
诗中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使诗的意境更加鲜明。如“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诗人将自己与朋友相比拟,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与眷念。这种手法使诗的主题更加鲜明,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