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
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
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
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注释】
宿鸟动前林:指天刚亮时,鸟儿在树林中活动。
晨光上东屋:指早晨的阳光照到东边的屋子上。
铜炉添早香:指用铜制的火炉烧水,煮茶,散发出清香。
纱笼灭残烛:指把纱罩放在笼子里,熄灭了残余的蜡烛。
头醒风稍愈:指人从梦中醒来后,感觉稍微舒服一点。
眼饱睡初足:指人刚刚睡醒,眼睛还觉得有些发胀。
起坐兀无思:指起床后,坐在那里没有思绪。
叩齿三十六:指做牙齿运动,即按摩牙齿。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意思是用什么方法可以解除宿醉,喝一杯云母粥。
【赏析】
《晨兴》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写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描写作者早起之后的情景。
首联“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写天亮以后的景象。宿鸟动前林,说明夜已深,鸟儿已经飞回巢中,但黎明之前,它们还在树林里鸣叫。清晨的阳光照射进东屋,表明时间不早了。
颔联“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写作者洗漱之后的情形。用铜制的火炉烧水煮茶,使室内充满香气;然后把纱罩放在笼子里,熄灭了残余的蜡烛。
颈联“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写作者清醒过来之后的感受。人从梦中醒来后,感觉稍微舒服一点;眼睛也感到有点疲劳,需要休息一会儿。
尾联“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写作者起身之后的活动,即刷牙漱口的动作。他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似乎什么也不想。于是,他开始做牙齿的运动——叩击牙齿。这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这首诗以“晨兴”为题,通过描绘作者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和感受,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清晨的宁静画面。同时,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也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