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
傥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咏镜》。全诗共八句,通过描写镜子中自己的容颜和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衰老的哲思。
- 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 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 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 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
-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
-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 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
- 傥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
赏析:
开头两句:“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 “明镜”象征着自我认知与反思。
- “须鬓尽成丝”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在面容上的刻画,如同头发逐渐变白。
-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自身衰老的无奈和接受态度。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的是关于人生阶段的思考:“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 强调了自己已进入人生的老年阶段。
- “安得不衰羸”反映了面对衰老的现实感到无可奈何的情绪。
接着诗人表达了亲人对自己的担忧和哀叹:“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 家人对诗人的衰老表现出关切和哀伤。
- “相顾兴叹咨”显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安慰。
诗人在面对这些情绪时保持了一种幽默的态度:“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 表明尽管面临困难,诗人还是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 “此意何人知”体现了诗人对外界无法理解其内在感受的无奈。
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 “笑罢仍命酒”展示了即使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诗人也能享受当下的乐趣。
- “掩镜捋白髭”则是一种象征性的自我欣赏,暗示着尽管岁月流逝,但诗人并不惧怕衰老,反而以从容的态度面对。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于生死、时间以及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 这几句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认为无论是生命的开始还是结束,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过分执着或悲伤。
-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必然性。
-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表明晚年的衰退也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过程,无需过于担忧。
-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引用古人的言论来强化自己的观点:生命的短暂和宝贵。
- 最后两句“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傥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自己当前状况的满意感,即使比同龄人略少一些寿命,也足以让人感到幸运和满足。
-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最后一句是对读者的建议:不要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沮丧,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尽情享受每一时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