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沈沈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杂曲歌辞悲哉行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沈沈朱门宅,中有乳臭儿。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赏析:

《悲哉行》是唐代诗人孟云卿创作的一首杂曲歌辞,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朴实的风格,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困境和社会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诗的开头“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通过描述学者的勤奋努力,表达了对知识与学识的重视和追求。这种精神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勤奋精神和道德品质,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学术成就的认可和尊重。然而,这种精神却常常被社会的贫富差距所限制,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描述了学者们长时间沉浸在书本中的场景,以及他们为了学习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这种场景不仅反映了学者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也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尽管学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们的生活状况仍然难以改变,只能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来寻求出路。

第三句“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则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许多人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难以获得应有的成就和地位。这种情况不仅让学者感到失望和无奈,也让整个社会陷入了困境。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机会,也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两句“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则是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尽管有些人物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成功,但这并不代表整个社会都是公平和正义的。这种现象的存在,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进步。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悲哉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作品,更是对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和深刻反思。它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努力消除不平等现象,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悲哉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