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为国宾。周武隋文之子孙,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传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唐兴十叶岁二百,介公酅公世为客。
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
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国之孙取为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唐赠太子太保郑公神道碑》,全诗如下:

新乐府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为国宾。周武隋文之子孙,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传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唐兴十叶岁二百,介公酅公世为客。
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
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国之孙取为戒。

注释:

  1. 新乐府二王后:这是一首赞美太子太保郑公的诗歌。郑公是唐代的名臣,他的功绩被后人铭记。这首诗就是对他的赞颂之作。
  2. 二王后,彼何人:郑公是唐朝的名臣,他的功绩被后人铭记。这里的“二王后”是指他作为太子太保的身份,他的地位仅次于太子,是太子的重要辅佐。
  3. 介公酅公为国宾:介公和酅公都是古代的贤臣,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视为国家的贵宾。这里的“为国宾”是指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4. 周武隋文之子孙:周武王和隋文帝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君主,他们的功绩被后人铭记。这里的“之子孙”是指他们后代的子孙。
  5.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古人曾说过,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是由多个诸侯国共同维护的,不是某一个国君独自拥有的。
  6. 周亡天下传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周朝灭亡后,天下传给了隋朝。后来隋朝被唐朝取代,天下再次回到了唐朝的手中。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的历史事实。
  7. 唐兴十叶岁二百:唐朝兴盛了一百多年,经历了二十个王朝。这句话反映了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长久和繁荣。
  8. 介公酅公世为客:介公和酅公都是唐朝的功臣,他们曾经是皇帝的宾客。这里的“世为客”是指他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皇帝效力。
  9. 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在明堂和太庙举行祭祀时,介公和酅公被安排在宾客的位置上,以备皇帝的祭祀仪式。这句话反映了他们受到皇帝的尊重和信任。
  10. 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准备威仪,辅助祭祀,这是高祖和唐太宗留下的传统。这句话体现了介公和酅公对于国家祭祀仪式的贡献。
  11. 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不仅仅是为了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更是为了让继任的国王能够继承前代的优良传统。这句话强调了介公和酅公的远见卓识。
  12. 欲令嗣位守文君:希望让继任的国王能够成为像文王一样遵守礼法的君主。这里的“守文君”是指遵循古代礼仪规范的君主,即儒家所倡导的理想君主形象。
  13. 亡国之孙取为戒:亡国的子孙应该以此为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句话反映了介公和酅公对国家历史教训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介公和酅公的功绩,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变迁和权力斗争。诗人通过对这两位大臣的评价,强调了他们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贡献,同时也提醒后人要珍惜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