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雅音替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徵。
圆丘后土郊祀时,言将此乐感神祇。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工师愚贱安足云,太常三卿尔何人。
诗句解读
1 新乐府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 注释:新乐府是唐代的一种音乐形式,立部伎是其中的一支,主要表演者为舞者。这首诗通过描写立部伎的演出,讽刺了雅乐的衰落。
- 赏析:诗歌开篇点明了主题,通过“新乐府”和“立部伎”这两个关键词,引出了对当时社会风俗和文化变迁的批判。
- 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
- 注释:描述了立部伎表演的场景和特色,包括舞者的装束、武器以及表演动作。
- 赏析: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诗人展现了立部伎的风采和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娱乐风气。
-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
- 注释:太常部伎是指宫廷中的一种表演艺术,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堂上者坐堂下立等。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当时宫廷内部等级森严的现象,同时也暗示了立部伎在宫廷文化中的地位。
-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 注释:描述了堂上坐部与堂下立部之间的差异,前者声音清晰,后者声音嘈杂。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场合的声音效果,进一步揭示了宫廷内部的不公和腐败。
- 立部贱,坐部贵。:
- 注释:指出了立部与坐部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立部被视为低贱,而坐部被视为尊贵。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官场不正之风的不满和讽刺。
- 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 注释:坐部被退回到立部,开始从事打击乐器演奏和歌舞杂技。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变革的看法,认为官场需要更多的改革和调整。
-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
- 注释:立部再次退回到原本的位置,开始从事演奏优雅的音乐。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立部重新获得地位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变化的认可和支持。
- 雅音替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征。:
- 注释:雅音的衰落已经达到极点,导致你们这些人只能勉强维持。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和担忧,认为只有不断地调整和适应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圆丘后土郊祀时,言将此乐感神祇。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 注释:圆丘是古代祭祀天地的地方,后土是地神,郊祀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这句诗描述了祭祀时的仪式和气氛,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祭祀活动的质疑和反思。
- 赏析:通过对祭祀仪式的描述和对传统观念的质疑,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 工师愚贱安足云,太常三卿尔何人。:
注释:工师是古代负责制造乐器的人,太常三卿是指朝廷中的三个高级官员。这句诗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职位和权力持有者的不满和批评。
赏析:通过反问的方式,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同时也呼吁人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改革。
译文
新乐府是唐玄宗时期出现的新型音乐形式,它以立部伎为主,主要表现的是舞蹈者和乐器演奏者。然而,这种音乐形式最终被雅乐取而代之,导致了它的衰落。
立部伎的鼓笛声很响亮,舞蹈动作也很激烈。他们的武器和道具也都很引人注目,比如巨大的绳索和长竿。然而,这些华丽的舞台表演却无法掩盖他们低下的地位,只能在堂下站起,不能登上堂上。
立部伎的表演并不受欢迎,反而受到了冷落。相比之下,坐部伎却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他们被尊称为高贵的存在,享受着更高的待遇和地位。
坐部的表演虽然受到人们的喜欢,但却逐渐被边缘化,他们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低微。最后,他们只能被迫退出舞台,重新开始从事其他类型的表演。
而立部的表演则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变得不再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被淘汰的命运,继续过着平淡的生活。
圆丘祭祀时依然会用到这种音乐,但是人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它抱有信心了。人们希望凤凰的到来能够带来百兽的欢腾,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景似乎也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