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唯披衲,禅门几岁寒。
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
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诗句释义

1 处世唯披衲 - 这一句意味着禅师在世间的生活状态非常简单,他只穿着僧袍(即“披衲”),表明他的修行生活非常简朴,不受世俗纷扰。

  1. 禅门几岁寒 - “禅门”指的是禅宗或佛教的修道场所,通常与寒冷的冬日相联系,因为冬日是修行人静坐打坐、修炼心性的时候。这里的“几”表示不确定的时间长度,强调这种清苦的修行环境是常年存在的。

  2. 法空无所染 - “法空”是对佛教中“一切事物皆为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的自性”这一理念的表达。这句话表明禅师认为,通过理解并接受佛法中的“空”,可以消除内心的贪欲和执着。

  3. 性悟不多看 - “性悟”指的是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洞察。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觉悟,即通过直接体验(不依赖文字或言语的解释)来理解生命的真谛,不需要过多地思考或观察。

  4. 竟日门长掩 - “竟日”意味着整天、连续多日,而“门长掩”则表示禅师的门常开着,但很少有人进入,可能是因为禅师闭门不出,或者不愿意与外界过多交往。

  5. 相逢草自残 - 这里可能是描述一种孤独或隐逸的修行生活状态,当人们偶然遇到禅师时,他们会发现他与世隔绝,独自一人在山林中修行。

  6. 有时寻道侣 - 尽管禅师大部分时间都在独自修行,但他还是会不时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探讨修行之道。

  7. 飞锡度峰峦 - “飞锡”是指僧人携带锡杖(一种用于行走的工具),而“度峰峦”则暗示着攀登山峰,比喻修行者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译文

    处在世上仅以僧服为衣,禅门岁月如冬寒。
    佛法空寂不沾尘,本性明悟少观瞧。
    终日门扉常敞开,偶遇草径自伤悼。
    有时寻求道友伴,飞锡跨越峰山高。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位禅师的生活和修行状态。诗人通过对禅师日常活动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修行理念。整首诗虽然语言平实,但却充满了诗意和禅意,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禅师的心境和修行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