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
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
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注释】
几年:数年。通宿命:了却人世间的生死轮回。宿命,指前世和来世。一意修行,忘却尘世烦恼。临池:指在池塘边习字。圣:“圣”字是书写时用笔要“正”,也就是要端正。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赏析】
此诗是怀素自题《草书歌》之七。
诗人早年曾出家为僧,后因思念佛法而弃出家,重新回到红尘世界。这首诗就是他在回归尘世后的一段回忆,写他少年时学习书法的情景。
首联写其出家前学书法的经历。“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这二句说明诗人少年时代曾出家为僧,后来因怀念佛法而出家,但终究还是回到了世俗世界,回忆起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情形。这里“宿命”一词,暗含着作者对出家的后悔。“宿命”一词在禅宗中常用以表示一切有为法皆是空幻,即一切皆由因果报应而成,都是注定的,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宿命”。
颔联写其少年时期学习书法的场景:“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自己练字时挥洒自如的姿态,来表达他年轻时对书法艺术的钟爱与执着。“秋毫茧纸常相随”,这句话中的“秋毫”指的是极细微的东西,“茧纸”则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纸,二者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当年练习书法时的场景。
颈联写到他被邀请到衡阳客舍饮酒作诗的情景: “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这里,诗人通过写酒宴上听风赏月、欣赏书法的场景,来表达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痴迷。其中“跕鸢”是指风筝,用来形容书法作品中飘逸灵动的线条。
尾联则是诗人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之情:“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形容脱略真如助”,这里的“形容”指的是书法作品的形态,“脱略”则是指书法作品中的意境,二者结合起来,形象地表达了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而“心思周游在何处”则是指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深邃内涵,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热烈,充分体现了怀素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