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伴朝来说,知君欲弃捐。
懒梳明镜下,羞到画堂前。
有泪沾脂粉,无情理管弦。
不知将巧笑,更遣向谁怜。

以下是对李颀的《古意》一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注释:

  1. 诗句解读
  • “女伴朝来说,知君欲弃捐。” 这句诗描述了早晨时分,一个女子告诉另一个即将离去的人(她可能是他的伴侣或朋友),他似乎打算放弃一切回家。这种情感可能包含了不舍和担忧。
  • “懒梳明镜下,羞到画堂前。” 这里表达了主人公因为思念而感到羞愧,不愿意在镜子前整理自己的仪容,可能是因为害怕对方看到自己的憔悴。
  • “有泪沾脂粉,无情理管弦。” 这句话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一方面想要掩饰自己的悲伤,另一方面又无法抑制地流下了泪水,这反映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助和绝望。
  • “不知将巧笑,更遣向谁怜。” 主人公在询问自己,当自己变得憔悴不再美丽时,还有谁会来怜悯自己呢?这句话体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他人的依赖。
  1. 译文与注释
  • “女伴”指的是妻子或情人。“朝来说”是指早晨的时候。“知君欲弃捐”意味着知道对方想要离开。“懒梳”表示不想梳洗打扮。“明镜”即照镜,“羞到画堂前”说明主人公因羞耻而不愿面对镜子。“有泪”指泪水已经湿润了化妆用的油彩。“沾脂粉”是指涂抹了化妆品。“无理”即不合逻辑或不合理。“情管弦”是指弹奏乐器。“更遣”是进一步的意思。“巧笑”指的是美丽的微笑或笑容。“怜”在这里意为同情或怜悯。
  • 李颀的诗以朴实语言著称,通过比喻和象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这首诗的结构紧凑,寓意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技巧。
  1. 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一个常见的主题,即离别的痛苦和对归家的渴望。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如妆容的变化和眼泪的流露,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 诗中的语言虽然简洁,但情感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特别是最后一句“更遣向谁怜”,不仅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也揭示了一种普遍的人性——无论外表如何,人们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理解和关怀。
  •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探索。它通过重复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隐喻,展示了古典诗歌的魅力。

《古意》通过生动的情感描述和精巧的诗歌结构,展现了一个深情而复杂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与爱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这首诗不只是一个表达爱与离别的故事,它还深刻地触及了人类情感中的共通之处,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