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释】:
汉家青史:指汉代的史书。汉家:这里指汉代的汉朝王朝。青史:古代用竹简写事,因竹子初生是青色的,所以称青史。后来泛指历史。
计拙是和亲:指汉武帝时期,为了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和平关系,决定将宫女嫁给单于,以巩固双方的关系。这里的“计拙”是指汉武帝的决定并不明智。
社稷依明主:国家的命运和安危依赖于明智的君主。社稷:指国家的政权和人民。
安危托妇人:国家的命运和安危依赖于女性。这里的“妇人”是指单于的妻子王昭君,她被选为和亲的对象。
岂能将玉貌:怎么能拿自己的美丽容貌去换取和平?
便拟静胡尘:准备安静地治理匈奴。
地下千年骨:指汉朝的忠臣们,他们的英名将在地下永远流传。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谁为辅佐臣:谁又能成为汉朝的辅佐之臣?这里的“辅佐臣”指的是忠诚于国家、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忠臣。
【赏析】:
《咏史》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咏叹历史上的和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全诗分为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观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首句“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直接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在这里,“汉家青史”指的是汉代的史书,而“计拙是和亲”则是说在汉朝的史书中,有一段关于和亲的事件。这里的“计拙”指的是汉武帝的决定并不明智,而“和亲”则是将宫女嫁给单于,以巩固双方的关系。这一句通过对比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境,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反思。
第二句“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这里的“社稷依明主”指的是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依赖于明智的君主;而“安危托妇人”则是指国家的安危依赖于女性,即单于的妻子王昭君。这一句揭示了一个悖论,即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安危竟然寄托在一个女性身上,这无疑令人深思。
第三句“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是对前两句的回应。在这里,“岂”表示反问的语气,“将玉貌”指的是拿自己的美丽容貌去换取和平,而“便拟静胡尘”则是指准备安静地治理匈奴。这一部分通过对个人行为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即如果仅仅依靠个人的美貌和努力就能解决国家的问题,那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么的可笑和不切实际啊。
最后一句“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是对整首诗的升华和总结。这里的“地下千年骨”指的是汉朝的忠臣们,他们的英名将在地下永远流传;而“谁为辅佐臣”则是指在这些忠臣之中,究竟谁能成为汉朝的辅佐之臣呢?这里的“辅佐臣”指的是忠诚于国家、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忠臣,而不仅仅是那些凭借美貌和外貌取得地位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上的和亲事件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人通过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对比描写,揭示了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如果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就能解决国家的问题,那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么的可笑和不切实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