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惊秋早,江天夜露新。
满庭惟有月,空馆更何人。
卜命知身贱,伤寒舞剑频。
猿啼曾下泪,可是为忧贫。
桂城早秋
远客惊秋早,江天夜露新。满庭惟有月,空馆更何人。 卜命知身贱,伤寒舞剑频。猿啼曾下泪,可是为忧贫。
译文:
远方的客人被秋天的早意所惊吓,夜晚的江天露珠晶莹剔透。庭院中的月亮明亮而宁静,但空荡荡的书房中却无人问津。通过占卜来了解自身的命运,知道地位卑微,身体不适时频繁舞剑。听到猿啼声会落泪,这也许是因为他担心贫穷。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忧虑。首句直接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用“远客”一词表现了一个孤独的旅人的心境。第二句“江天夜露”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清新的夜景,同时暗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着,“满庭惟有月”一句,将读者的视角引向庭院,突出了月光的皎洁和宁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三、四句则是对诗人自身状况的描写。他通过占卜来了解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地位卑贱,因此身体不适时就会频繁舞剑。这种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焦虑都与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有关。最后两句“猿啼曾下泪,可是为忧贫”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听到了猿啼声会落泪,这不仅仅是因为猿啼声本身,更多的是因为这背后蕴含着他对于自己贫穷命运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深刻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辛酸。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远客”、“江天夜露”、“满庭惟有月”、“空馆更何人”、“卜命知身贱”等,这些都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成功地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