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
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
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
主人故相问,惭笑不能言。
【注释】
本欲云雨化:本意是与所爱的人相会,如云雨般自然和谐。化,即“和”,谐合。
却随波浪翻:但因世事纷纭,自己被卷入了漩涡中。
一沾太常第:一旦进入太常寺的官署。
十过潼关门:指多次出入潼关。潼关为古关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函谷关之东,据《史记》载,此关地势险要,为天下第一雄关,汉、唐以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主人故相问:主人,指作者的友人,诗人以“主人”自谦。
惭笑不能言:惭愧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应举及第后,回到故乡长安,拜访友人,友人问他为何久不回京应试,诗人回答自己被卷入政治漩涡之中,无法自拔,因而有志力虚弃之感。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本来想要像云和雨一样自然和谐地与心上人结合,却因为世事纷纭,被卷入了漩涡之中,无法自主。“本欲”“却随”两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这里说的是,一旦进入太常寺的官署,就会频繁出入潼关,意味着诗人已经身不由己,被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志向和力量都已经消耗殆尽,功名又有什么可论呢?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失望和绝望。
“主人故相问,惭笑不能言。”这里是说,虽然感到惭愧,但又不能直言,只能勉强一笑掩饰自己的尴尬和不安。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应举及第后返回故乡长安的情景,反映了他对政治漩涡中的无奈和挣扎,以及他对功名的淡薄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