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窥丹灶鹤,莫羡白头翁。
日月仙壶外,筋骸药臼中。
云归无定所,鸟迹不留空。
何必劳方寸,岖岐问远公。
遣兴
果窥丹灶鹤,莫羡白头翁。
日月仙壶外,筋骸药臼中。
云归无定所,鸟迹不留空。
何必劳方寸,岖岐问远公。
注释:
- 果窥丹灶鹤:果然看到丹炉旁的鹤。
- 莫羡白头翁:不要羡慕白头的老翁。
- 日月仙壶外:太阳和月亮都在外面。
- 筋骸药臼中:筋骨在药臼里。
- 云归无定所:云彩没有固定的地方。
- 鸟迹不留空:鸟儿的足迹不会留下痕迹。
- 何必劳方寸:何必要劳烦自己的心。
- 岖岐问远公:去请教远公先生(佛教高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句,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象,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岁月和修行的看法。
首句“果窥丹灶鹤”,描绘了一幅丹炉旁鹤的形象,表达了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丹炉是炼丹的地方,鹤则是长寿的象征,诗人在这里用丹灶鹤来比喻自己追求的高尚境界。
第二句“莫羡白头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老年的淡然态度,不再羡慕那些白发苍苍的老翁。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不必过分羡慕别人的成功或失败。
第三句“日月仙壶外”,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日月如同仙壶中的酒,虽然美丽却终将逝去,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第四句“筋骸药臼中”,则是指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被药臼所吞噬,意味着人最终都会化为尘土,回归自然。这里的“筋骸”和“药臼”都是佛教用语,分别指人的躯体和心灵。
第五句“云归无定所”,表达了云彩自由自在地飘荡,没有固定的归宿,寓意人生的无常和自由。
第六句“鸟迹不留空”,则是指鸟的足迹不会留在空旷的地方,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生命的珍贵。
最后一句“何必劳方寸”,“方寸”指的是心中的思绪,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纠结于内心的杂念,而是要像询问高僧一样,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时间、生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