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人,高迹自相亲。
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
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
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

【注释】

四皓:汉代的四位隐士。他们曾在秦末归隐于商山,后来被召为官,但都不肯接受,遂退而归山。

高迹:指隐居的生活。

归汉:指刘邦打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避秦:指隐居生活。

龙楼:指汉武帝时的宫殿,曾作过皇帝。

鹤氅:即“鹤氅衣”,一种古代隐者所穿的长袖衣服,这里代指隐者的身份。

千年后:意指隐士的遗庙历经沧桑,依然存在。

庙木:指隐士祠庙的树木。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过四皓庙”为题,通过描述四皓庙中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东西南北人,高迹自相亲。
  • “东西南北人”:指全国各地的人。这一句表明了四皓庙的影响力广泛,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人们前来参拜。
  • “高迹自相亲”:指这些人都是志同道合的隐逸者,他们的高洁品行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1. 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
  • “天下已归汉”:指历史上的汉朝已经统一了天下。这一句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即天下大一统的时代。
  • “山中犹避秦”:指尽管天下已归汉,但是在山中的人们仍然保持着避世的态度,不愿意与外界接触。这体现了他们对隐居生活的执着追求。
  1. 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
  • “龙楼”:指汉武帝时期的宫廷建筑,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权力和地位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隐士应该远离世俗的权力中心,保持自己的清高品质。
  • “鹤氅不为臣”:鹤氅是一种古代隐者所穿的长袖衣服,这里代指隐者的身份。这一句强调了隐士对于权力的不屑一顾,他们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来保持自己的纯洁和自由。
  1. 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
  • “独有千年后”:指四皓庙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依然存在并受到人们的纪念。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珍视和对古人精神的传承。
  • “青青庙木春”:指庙内的树木依然郁郁葱葱,春天到来时生机盎然。这一句描绘了庙宇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对历史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四皓庙的描述和对其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传承。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权力和地位的批判态度以及对隐士精神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