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作。全诗通过写自己遭遇科举落榜后的心境,表达了对功名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句释义:

  • 刖(yuè)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 刖足:指古代的一种刑罚,即砍掉脚。这里比喻自己遭受了挫折,如同失去了双脚一般。
  •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 故山:指家乡。彭泽:古地名,位于今江西省境内。汾水:古水名,发源于山西省。
  •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 低催:形容心情低落、失望至极。
  •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 达者:指有才能的人或成功人士。
  •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 行年:年纪,岁月。
  •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 功名:指个人的名声和地位。彰:显著、显露。
  •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 芳草:指春天的草。
  • 骢(cōng)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 骢马:一种马,通常用于骑乘。朝:早晨。

译文:
我在科举考试中未能成功,就像被砍去了双脚一样,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家乡的景色在眼前浮现,但心中却充满了失望和遗憾。我渴望成功,但当成功来临时,我却忘记了这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对于功名的追求也愈发迫切。然而,如果无法实现这些愿望,那么死亡又有什么意义呢?春天的草木即将凋零,我不禁叹息秋风的到来。尽管我已经离开了朝廷,但那些马匹的声音仍留在我的耳边。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对科举失败后心境的抒发。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描绘,表达了对功名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刖足”、“良工”、“故山”等,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失落和无奈。同时,诗中的对比和转折,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变化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