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门官罢后,负笈向桃源。
万卷长开帙,千峰不闭门。
绿杨垂野渡,黄鸟傍山村。
念尔能高枕,丹墀会一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描述,判断赏析的角度。此题中,“万卷长开帙”中的“帙”指的是书套,是说韦邕少府读书很多;“千峰不闭门”中的“门”“不”都是指山的险峻,是说山势陡峭,无法攀登,形容山高路险。另外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解释。例如:“负笈”,背上书包;“丹墀”,皇帝的台阶前。最后要注意题目所要求的赏析角度。
【答案】
译文:
祈门官罢之后,我背着书箱来到桃源(归隐)。
万卷书卷常打开书套,千重山峰也难挡我的前行。
绿杨垂柳在渡口边飘荡,黄莺飞过山村在歌唱。
希望你能够安心地高枕而卧,将来我们君臣一起论议国事。
赏析:
第一句“祈门官罢后,负笈向桃源”,写自己辞官归隐,来到桃源。祈门县为唐代的一县,唐时属江南西道。“祈门”两字,当为作者自谦之语。因为“负笈”乃古代学子出外求学的代称。《论语·述而》篇有“受业于大学”的话,《礼记》中有“入学宫”、“释奠于学”等记载,都说明古代学子出外求学要背负书箱,因此“负笈”一词便成为学子外出求学者的代名词了。这里用“负笈”二字,既表明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又表现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同时,还透露出诗人归隐桃源后将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不问世事的心境。第二句“万卷长开帙,千峰不闭门”,是说自己虽然身在山林之中,但心却向往着仕途。“万卷”指藏书极多。“帙”为书套,所以“万卷”就是指书之多。“长开帙”三字,既写出了藏书之多,又表现出诗人虽身处桃源之中而心系官场的复杂心态。“不闭门”则是说山高路险,即使想要登门拜访,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一联既是实写,又是虚写,通过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虽然隐居山林,但仍心系官场的复杂心态。第三句“绿杨垂野渡,黄鸟傍山村”,描绘的是诗人归隐后的田园风光。这两句诗中,“绿杨垂野渡”写的是绿杨垂下枝条拂过江面的景象,给人以一种静谧的感觉,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情。“黄鸟傍山村”则是说黄莺飞过山村在歌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第四句“念尔能高枕,丹墀会一论”,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友人的期望与祝愿。这里的“高枕”并非真的让朋友高枕无忧,而是希望朋友能够安心读书、研究学问,不要为俗世的名利所累。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又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对山水、风物等的描写,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