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跸喧黄道,乘舆降紫宸。
霜戈凝晓日,云管发阳春。
台古全疑汉,林馀半识秦。
宴酣诗布泽,节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险,今依道德淳。
多惭献嘉颂,空累属车尘。
注释:
奉和幸神皋亭应制
清跸喧黄道,乘舆降紫宸。
霜戈凝晓日,云管发阳春。
台古全疑汉,林馀半识秦。
宴酣诗布泽,节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险,今依道德淳。
多惭献嘉颂,空累属车尘。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次御游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诗人奉和玄宗的《奉和幸神皋亭应制》这首诗。
我们看到的是开头两句“清跸喧黄道,乘舆降紫宸”。这里的“清跸”就是清道的意思,而“黄道”则是指皇帝所走的道路,也就是皇道;“乘舆”则是帝王的车驾;“紫宸”则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紫禁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的车驾正在沿着皇道行驶,然后停在了紫禁城中。这种场景描绘出了一幅皇帝出行的壮观画面,让人感到无比的威严。
我们看到的是第三句“霜戈凝晓日,云管发阳春”。这里的“霜戈”指的是早晨的太阳,而“云管”则是指皇宫中的乐官。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清晨的阳光下,皇帝的仪仗队伍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同时,这也预示着接下来的活动将会充满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我们看到的是第四句“台古全疑汉,林馀半识秦”。这里的“台古”指的是古代的台观,也就是皇家园林中的宫殿建筑;“全疑汉”则是指这些建筑的风格与汉代非常相似;“林馀半识秦”则是指这些建筑的风格与秦国也很相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古老的建筑风格与汉代和秦国都有相似之处,让人感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底蕴的厚重。
紧接着,我们看到的是第五句“宴酣诗布泽,节改令行仁”。这里的“宴酣”指的是宴会进行得很愉快;“诗布泽”则是指在宴会上吟诵诗歌以施舍救济;“节改令行仁”则是指在国家政策上推行仁政。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下,吟诵诗歌并给予人们救济,同时也强调了国家政策的仁爱精神。这种场景描绘出了一幅皇帝施善政、关爱人民的壮丽画面,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感动。
我们看到的是第六句“昔恃山河险,今依道德淳”。这里的“山河险”指的是过去国家的地理位置险要;“道德淳”则是指现在国家道德高尚、政治清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过去的国家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而显得比较危险,但现在已经变得稳定、和谐;现在的国家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险要,但却因为道德和政治清明而更加强大。这种对比描绘出了一幅从动荡到稳定、从危险到安全的历史变迁画卷。
我们看到的是第七句“多惭献嘉颂,空累属车尘”。这里的“多惭献嘉颂”指的是诗人多次向皇帝进献赞美之词;“空累属车尘”则是指在进献的过程中,自己的车子被尘土覆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多次进献赞美之词而被尘土所困,这让诗人感到非常惭愧。这种情感描绘出了一幅诗人因进献赞美之词而受到困扰的场景。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献媚行为的自我反思和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皇帝出行活动的描绘和对国家政治、历史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